#早上寫作
早上寫作第113天
01.
清晨五點半,我坐起身半靠在床頭,打開溫暖的旁燈,繼續看《月亮和六便士》。我聽到窗外傳來的鳥鳴聲,清晰又模糊,需要仔細聽才可以留意到。畢竟隔的不只是玻璃,還有兩扇金屬百葉窗。
我可以感受到外面是非常冷的,但是那種清爽的冷,不是刺骨的寒冷。巴黎經常這樣,繼陽光明媚,可以穿短袖的三月后,在四月都會來幾場雪才過癮。
伴隨著清脆的此起彼伏的鳥鳴,我繼續看書。我的肩膀和背部因長時間靠在靠墊上而隱隱酸麻。每當此時我會想到我要練習的少女背會再一次遠離我。因為這種姿勢是少女背的“禁忌”。
隨后這個想法被書中的故事情節所代替。我很喜歡那個荷蘭畫家。我覺得他很敞開,樂于助人。雖然這種人總干著吃力不討好的事,幫了他人還會被轉身罵一句真傻。假如他是一個反應慢的人也就好了,可偏偏不是。就像書里說的那樣:造化讓他成為笑料,卻又拒絕給他遲鈍的心靈。
02.
突然想到《午夜巴黎》這部電影,還想到海明威的小說,包括正在看的毛姆的這篇。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似乎全世界的藝術家們都相聚在巴黎,而她理解的大多是畫家和作家。
巴黎真的是帶來無限靈感的地方嗎?她其實也隱隱感覺到可以在這里創作出作品的,但還看不清。她似乎有一些遺憾,在來法國的第十四個年頭,即將滿13年的國外生活,才想起要好好珍惜下這個所謂的資源。而假如它真的是資源的話,誰又會想到當初只是來跟隨伴侶腳步的人會夢想成為一個作家呢?她并沒有主動尋找巴黎這個藝術的天堂
突然覺得是上天注定的緣分,又或許是巴黎就是滋養藝術的搖籃。到底是一個人選擇了巴黎,還是巴黎孕育了一個人?
03.
其實我也很難想象一個追求極限精神滿足的人在這個充滿物欲的現實社會中,會以怎樣的方式去生活。
最開始我完全看不下去這本書,我都不知道它在講些什么。我只知道前邊20頁我是在打瞌睡中看完的。可是看到五分之二的時候,我開始被這個故事吸引了進去。
我突然在斯特里克蘭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又不完全是。因為他拋棄妻子和兩個孩子,放下曾經優渥的生活來到巴黎,蝸居在破舊不堪、充滿霉味的旅館中的作法是我絕對做不出來的,也是我不會想做的。我在指責他沒有承擔為人丈夫責任的同時,又很贊賞他的毅然決然和為了理想和自由可以放下一切的瀟灑。包括那句:……和我兩便士的關系都沒有。
冷漠又無情。他只想把他看到的畫下來,但他并不賣畫。他毫不在乎外界的評價,即使在各種窮困潦倒之際。人們都說由簡入奢易,有奢入簡難,而他做到了。不,不是做到的,是他選擇的。
追求理想,在我看來他是追求理想的。對,是的,就像書中寫的那樣,被某種力量控制了,走火入魔了。就是帶著這種燃燒在心中的火焰,帶著原本以為可以擺脫的軀殼,只留下飄逸在人世間的靈魂,仿佛是憑借吸取日月精華來度過這一日又一日的。然而這是他樂在其中又飽受折磨的。
也許這種靈魂與身體的雙重折磨才是造就非凡人物的必經之路。他們將這種體驗提煉出美,然后經由自己的手呈現出來,帶給那些普通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