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起初剛聽說分身術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時間管理。
因為一些非常忙碌的人,經常會用“無法分身”處理某事,來形容自己。
所以我感覺“分身術”貌似是教給那些很忙的人,學會分配時間和精力,處理更多事情的方法和技巧。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分身術說的其實是一種心理學的技巧,也是人人皆有的能力——覺察。
你是機器人嗎?
我的前一篇文章《莊子鼓盆:想必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中,曾提到過活著的人的兩種狀態:第一種是醒著的人,第二種是睡著的人。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是否只是單純的機械式反應。
所謂機械式反應,就如同一個機器一樣,當你按下一個按鈕的時候,必然會導致一個結果。
也就是說,當你給予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同樣的回應。
A————→B
很多人無法自控,就是因為放任自己的刺激和回應不斷的加深聯系,將自己固化成了一個機器人。
比如看到網吧就想進去打游戲,遇到別人戳自己的痛點就火冒三丈。
這就是把自己固化成了一個機器人。
每個人都有相當一部分的行為模式是機械的和固化的,機械化本身是生命在進化過程中,為了更好更快的適應環境而產生的能力。
比如看到猛獸就恐懼,恐懼就會促使他盡快的逃跑。
機械化本身沒有什么問題,對于生命本身而言,其作用是相當大的。
但是,對于人就不是這樣了。人在這花花世界中,更多更容易的是固化自己無效的行為模式。
如果你固化的是與學習和成長有關的模式,那么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恭喜你呢!
一個醒著的人,在面對機械化反應的時候,應該是有選擇的,而非被機械化的反應所控制。
比如憤怒,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負面的情緒,需要被控制,被破除。
其實從來沒有什么是沒有價值的,區別在于你是否可以把他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當一個女生在公交車上遇到色狼,憤怒的大聲斥責對方,才是正確和有效的行為,這時候沒有憤怒反而是最不可取的。
所以,機械化的反應你可以保留,但你要看一下,是否符合你追求的效果和目標?
在面對機械式反應的時候,你要清楚的是,你擁有的選擇不止一個。
凡事必有三種以上的解決方案
所以當你在面對刺激的時候,你是可以有多種選擇的,那么,我們要選擇什么呢?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選擇符合你目標和效果的行為,促進你目標的實現,而非因為機械式反應堅持無效的行為。
積極主動:避開人生的三大不良信念
永澄老師在《成為高效能人士,你只差這一個習慣》(本文的圖片均來自于此次微課)的微課中,講述的那一個習慣,就是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可以很有效的去避免三大不良信念。
1.托付心態:我不用自己去做,我可以單純的依靠別人。
2.沒有辦法:面對這個事情,我沒有辦法去解決,只能維持現狀。
3.應該如此:你應該按照我的想法來做,世界應該按照我的想法運轉。
積極主動提出的信念,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踏入這三大不良信念的陷阱,有效的促進我們自己的成長。
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主動創造有利于自己成長的外部環境,主動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主動提問,主動尋找資源!
最后,一幅圖說明核心!
后記
其實有很多人,并非不愿積極主動,只不過他們不知道要為何努力為何奮斗?
所以選擇了頹廢,逃避和遠離。
工作學習跑步看書聽課有意義嗎?為什么要活著?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歡迎觀看我的文章《莊子鼓盆:想必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http://www.lxweimin.com/p/45a277b6a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