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打開微信,第一個闖入眼簾的就是咪蒙的文章《說來慚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萬》,對于總向往著毛爺爺能光臨寒舍的人來說,“月薪5萬”的字眼兒,瞬間眼球就被抓住了。
咪蒙在文中說到她的兩個助理,黃小污和安迪,是如何做到月薪5萬的。
黃小污的特點就是,永遠超出期待,比如去香港做的采訪,對新媒體作出的報告,還有同行問的經驗以及她帶大家做數據分析建數據庫,這些都能說明一個問題,其實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得來的,因為她“每個任務都努力做到120分”,才得到了咪蒙的各種委以重任。
安迪同樣如此,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優秀是一種習慣。
NBA華裔球星林書豪在《開講了》的節目中說到他成長的故事。他說,在美國,一個亞裔的孩子打籃球并不尋常,在他五六年級的時候,因為一場籃球比賽,還有人對他惡毒的起外號,并罵他滾回中國,但他并沒有因此而退縮。
在第一年去NBA的時候他只是候補,甚至連隊服都沒有,還被連續裁員兩次,讓他對自己的決定都有些懷疑。
但雖然反復被裁掉,雖然被下放到小聯盟,他最終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一直在追求,這才讓我們認識一個被稱作“林來瘋”的林書豪。
看了咪蒙的助理和林書豪的故事,我們有什么體會呢?
正如林書豪自己所說:當你被生命中的挫折掙扎包圍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保持一份積極的心態,比任何人都更努力,然后把自己放在一個可以成功的位置上。
也正是他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可以成功的位置上,他才能一步一步走在更優秀的路上。
我們常說,堅持就是勝利,但大多數人都難以做到堅持,所以成功總是小部分人的事。這都是因為堅持的過程辛苦難熬,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而如果習慣了一件事,就像吃飯睡覺那么自然,堅持還能算一件難事嗎?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選擇一步一個腳印前行,還是尋找各種借口放棄,這都是個人的行為習慣所決定的。
我的一位同學就是把“優秀”當成像吃飯睡覺那么自然的事情。
上學的時候,她是一個非常有計劃的人。
清早,大家懶洋洋的按照老師的規定去出早操。這時候,她已經按照自己的計劃鍛煉半個小時了。早操結束后進到教室,精神很飽滿,馬上進入學習狀態,根本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趴在課桌上休息一會兒再說。高中三年,她都是這樣過來的。
后來聽別的同學說,上班兩年,她就已經走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而很多同學這時還在職場苦苦煎熬。我想,這樣的成就,并不是憑空就能得來的,這和她平時習慣自己更優秀、更上進是分不開的。
從去年年初開始,朋友圈里每天都會看到她在晨跑的路線圖,到今天她堅持每天一個多小時,跑十多公里,這在很多人都做不到。
當我清早還在糾結,是不是起床鍛煉的時候,我的這位同學已經憑著自己的努力,參加了幾次馬拉松比賽。最近她又加入了一個晨跑的社團,每天在朋友圈發個小自拍。看著她這么多年如一日的堅持,心生敬意的同時,不得不承認,優秀真的是一種習慣。
生活中,當某人取得驕人的成績時,我們會說他運氣好,但回頭看看,他們其實一直都是這么優秀,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而已。
美國教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人命運的好壞,不是別人給自己畫一個餅,讓自己憧憬,而是習慣自己更優秀,要努力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