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上次對比了《金剛狼3》和《樂高蝙蝠俠》的我,又來強行拉郎配了……這次的目標是周五剛剛在國內(nèi)上映的兩部“老片”:《天才捕手》和《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鑒于我每次去電影院看電影都得挖空心思找時間,每次都得盡量把想看的電影一起刷完,所以寫這種八竿子打不著的對比文……也是情有可原的對吧!(并不)
咳……總之,周日下午我集中刷了這兩部電影。兩部影片從劇情上來講都不是很出色,但有趣的是,它們的確代表了電影的兩種極端,并且,都在自己擅長的部分做到了幾乎最好。
《天才捕手》幾乎沒有特效,全篇依靠演員傳神的表演、復古克制的攝影、還原而注重細節(jié)的服裝道具場景……這些電影最傳統(tǒng)的話語方式來講故事。實際上去年電影剛出來的時候,影片評價的基調(diào)就大致是:電影本身太過四平八穩(wěn),但演員表演非常出色。
確實,《天才捕手》給觀眾留下最終且最深印象的,是人物。科林·費斯飾演的大編輯麥克斯·珀金斯,曾一手發(fā)掘出海明威、菲茨杰拉德、以及本片重點講述的沃爾夫。在臉叔的演繹下,大編輯是個傳統(tǒng)的人,但對于天才們,他包容、理解、并呵護他們的“異于常人”。“書是你自己的。”麥克斯說。即使他指導并參與討論了書稿的大部分細節(jié),但他很明確的給自己畫定了一條界限:書最終是作家的,而不是編輯的。因此他得到了作家們的尊敬和信任,如同他最喜歡的歌曲《阿夫頓河靜靜流》,平穩(wěn)、溫柔,讓人安心。
裘德·洛飾演大作家托馬斯·沃爾夫,乍看上去演的有些用力過猛。但隨著影片慢慢鋪陳開來,你會對他的表演產(chǎn)生一種信任。你會覺得沃爾夫就應該是這么一個大大咧咧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他就應該是這樣。這是表演的勝利。
相對于戲份足夠的兩位男演員,女主妮可·基德曼就有點吃虧了。因為戲份略嫌不足,艾琳的人物性格變化有些突兀,表演也讓人覺得有些斷裂。但是仔細想想,一個拋棄了一切只為了一個人的女人,在當時的美國(也很封建),她需要多大的勇氣?當這個人一點也無所謂的拋棄她時,她的一切絕望和瘋狂,似乎也都理所當然了。
這就是《天才捕手》,即使我在這里劇透也沒關系,絲毫不會影響觀影的感受。因為這部影片最重點的部分就是人物,也僅僅是人物。主角們?nèi)绱孙枬M和鮮活,你看了電影,感覺就像窺探了他們的人生。從一,看到萬,你可以從這一個片段推出他們的全部。角色們就在那里,因為此時此地的行止,你可以知道他們過去和將來。
這是電影的魅力。
《最終幻想15:王者之劍》則跟《天才捕手》完全相反。《王者之劍》也刻畫了眾多的人物,主角——平民英雄尼克斯,也因為他不屈的抗爭和堅持,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王者之劍》是缺乏表演的。即使動畫人物的臉部表情已經(jīng)豐富到了嘆為觀止的地步,但遺憾的是,人物的形象本身是趨于扁平的。
由于《王者之劍》具有《最終幻想15》游戲的前傳性質(zhì),游戲本篇里刻畫的人物可能會更加豐滿深刻。但僅就電影本身而言,電影中人物的塑造是失敗的。《王者之劍》最成功的地方在于:視覺奇觀的展示。
這也是電影的另一個極端。從盧米埃爾兄弟的《火車進站》讓第一次走進電影院里的人們嚇得四散而逃開始,電影給人們帶來的最大最直觀的刺激就是視覺的。《王者之劍》向觀眾展示了極為華麗、繁復、在現(xiàn)實中幾乎不可能出現(xiàn)的視覺奇觀,甚至它塑造的人物本身也帶有視覺奇觀的性質(zhì)。觀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不自覺的說“哇……”,美輪美奐的超級城市、巨大殘忍的怪獸、流暢的動作打斗、人物服飾的精美細節(jié)……電影的每一幀都可以截取出來當做壁紙。
當然,“每一幀都是一幅畫”其實就是動畫片的本質(zhì)。但《王者之劍》把這一點做到了極致。
這也是電影的魅力。
你看,這兩部電影,其實正代表著電影的兩種極端:人物的電影,和視覺奇觀的電影。但是,看完之后,你又會覺得,這兩部電影依然缺了些什么。(第三種極端:情節(jié)的電影,如諾蘭大神的燒腦系列)
電影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它并不是一開始就這么成熟,而是經(jīng)歷了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就像小說——真正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小說,那些在我們書柜里占據(jù)一大部分位置的“世界名著”,其實距離我們的時間,也不過兩三百年。但也僅僅就是在這兩三百年間,小說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實際上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相當成熟的階段。成熟之后是什么?大概是凋零吧。
當然,小說如今仍舊生機勃勃,但不可否認的是,有多久沒有出現(xiàn)過一部新的“世界名著”了?文學的小說越來越晦澀難懂,通俗的小說則漸漸流于模式化。這大概是凋零的前兆。
電影,可能也處于類似的過程中。100多年的歷史,看似短暫,但對于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來說,實際上也很漫長了。《天才捕手》和《王者之劍》,分別在人物表現(xiàn)和視覺奇觀上,達到了相當成熟的地步。電影還剩什么?不好說。
那么,不如來暢想一下。依然用文學來類比:文學從原始部落巫祝的禱辭發(fā)展到詩歌,再發(fā)展到傳記、散文、小說,它的形式在不斷變化,但傳遞信息和表達情感的內(nèi)涵一直不曾改變。電影的形式將會有怎樣的變化?
人物、情節(jié)、視覺奇觀。綜合一下,可能是——游戲。為故事加入互動性,可能是電影發(fā)展的下一步。可能有一天,電影和游戲?qū)⒉环直舜恕D阍诖蛴螒颍部赡苁强措娪埃蛘哒f,是在參與電影。這將會是很有趣的體驗。
但傳統(tǒng)的電影大概不會消失,就如同我們現(xiàn)在依然需要詩、畫、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