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全世界的養老方式和醫療方式一樣,逐漸趨同。中國面臨養老方式的變革,從居家養老、子女照顧為主到以社會養老為主,我們正處于準備階段。相對于美國老人相對成熟化的社會養老體系,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很多,而美國也是如此。就如作者阿圖指出的批評:美國醫學界沒有做好照顧臨終患者和老人的準備。在明知治療沒有意義的時候仍提供治療方案,提供虛假的希望。在書中,他對善終服務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不以治療為主,而是以減輕患者的病痛為目標,讓病人安寧地死去。魯迅在《朝花夕拾》一篇《父親的病》中寫道,在父親臨死之前大喊“父親!父親!”是他最大的錯處。父親死前沒有得到安寧,這樣的呼喊讓臨死者徒增對家人的眷戀和無奈。最好的告別,也許是在無法治療之后,給他們最后的尊嚴,盡量保有他們為人一世最想擁有的。阿圖作為一名醫生,他以自己的視角看美國的臨終醫療;同時,阿圖的父親從印度移民到美國,使得作者又多了一個視角,那是跨文化比較的視野。當然,看完本書你也會發現,無論文化差異多大,社會養老是一個趨勢,也是未來。全書列舉了大量的事例,真實而有說服力,敘述的語言卻更接近小說的手法,絕不艱澀難懂。最令人動容的事例是描述阿圖自己的父親從病到死整個過程,作者父母都是醫生,面對衰老,依舊是那樣猝不及防。在和父親的溝通過程中,他更推崇解釋型醫生的方式,而不是傳統的家長權威式或者是資訊型醫生。了解病人的治療目標,生命愿望,當然,這不僅是作者希望更多醫生能做到的,也希望病患家屬能真正與病患溝通并了解。隨著醫療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壽命的延長已經是事實,但如何提升老年生活的品質,除了政府、體制,也許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
社會養老來了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百度首頁 2.網易郵箱注冊頁面 一臉懵逼的開始做項目,不斷卡殼不斷回看視頻。幾乎是江哥手把手教會的... 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