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已過去,521也離開了,朋友圈里占滿了鮮花和紅包,一片幸福和諧。我給老公要求,送我書吧,我的最愛??!
海豚訓練法在親子中的智慧運用
?海豚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動物,它們對人類很友善,也很聰明。海豚Kelly生活在美國的一家海洋館中,訓練員教海豚們清理水池中的垃圾,每次它們銜回垃圾,就能得到一條魚作為獎勵,Kelly是其中成績最好的。訓練員一直認為它聽話又勤勞,直到有一天發現了它的秘密。
原來Kelly發現,只要將垃圾給訓練員,就能換到魚吃,不管垃圾大小,換到的獎勵都是一樣的。水中底部有一塊石頭,Kelly就把撿到的垃圾藏在那里,每次拿出一點點去換食物。這讓訓練員哭笑不得。
后來一只海鷗不小心落進水池,Kelly抓住它交給訓練員,得到了好多魚。它再次轉動聰明的大腦,沒有將所有的魚吃掉,而是留下一部份藏在石頭下。訓練員離開后,它悄悄將魚拿出來放在水面上,吸引海鷗前來捕食,這樣它就能再抓海鷗,得到更多獎勵。
從Kelly身上就可以看出,海豚是一種非常聰明的生物。它們善于觀察,還能權衡利弊,這是很多動物都無法做到的。海豚的大腦重量是人類的25%,一般來說,大腦越重就越聰明。現在科學界衡量智力的方法是大腦重量占身體重量的比值,也就是EQ。
一般海豚的EQ是1.5,黑猩猩的EQ是1.76,大猩猩的EQ是2.48,但寬吻海豚的EQ是5.6,僅次于人類的7.4。
訓練池
訓練員把一只海豚從關系池帶到訓練池中,并在那里等待著,海豚一旦做出令訓練員注目的動作---比如,以某種方式從水中抬起頭,訓練員就會馬上吹響哨子,并扔給海豚一條魚。接著訓練員會繼續等待,直到海豚重復這個行為,又再一次吹響哨子,扔給它一條魚。很快,海豚就學會了做什么可以得到魚吃,于是就會經常抬起頭來,以證明自己非凡的學習能力。
單一行為強化一段時間后,訓練員希望它展示一些新的動作,經過大約2/3的時間,海豚一遍遍地重復之前的老動作,最終變得什么沮喪,就把尾巴猛地往空中一甩,訓練員立刻吹響哨子,并扔給它一條魚,吃驚又有些迷惑的海豚隨后再次把尾巴豎起來,結果又一次得到哨音和魚。不久,海豚愉快地甩著尾巴,再一次證明它的學習能力。
關系池
在每次訓練時,海豚會因為"錯誤"的動作而變得越來越煩躁和沮喪,這時候訓練員發現有必要打破一些相互關系的規劃,定期喂給海豚"非勞動所得到的魚",以保持自己和海豚的緊密關系。
表演池
海豚到表演池后,它就開始表演以前學到的甩尾巴等動作,就好像那是它的職責一樣,隨著強化訓練的進行,有時在表演池時,海豚會做出了一系列絕妙的動作,包括一些完全不同的新動作---其中有一些動作是以前從沒有做過的。
海豚故事中包含的重要元素
1、海豚需要學習一類行為而不是某一個具體行為;
2、由海豚而不是訓練員決定動作的細節。更確切地說,訓練員的主要任務是管理好過程,做好安全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引發海豚的新動作;
3、完成學習的過程非常明確(訓練池中);
4、哨聲不是一個用來激發某種具體反應的具體刺激,而是一個信息,告訴海豚它已經做了什么;
5、給海豚的魚不是為了表彰它表演過的具體動作,而是傳遞給海豚一個關于它與訓練員關系的信息。魚是一個深層信息;
6、如果訓練員對自己和海豚的關系不敏感,不采取行動保護這種關系,那么注定失敗;
魚+哨音=獎勵的魚(訓練池)
魚+沒哨音=非勞動所得的魚(關系池)
獎勵的魚推動了任務的完成,非勞動所得的魚強化了關系。
一個優秀的訓練員必須既給與回應(獎勵的魚)、又給與鼓勵(非勞動所得的魚)
核心要素: 使用魚刺激海豚并不是為了激發某種反應,而是一種情景的標記,目的是給海豚一個線索,使之明白它這種情景---一種深層的信息。哨音--魚的組合構成了一種情景標記(心錨),意思是:"重復你剛才做過的行為"。表演池也構成了一個情景標記,意思是:"做一些和以前表演中不同的動作"。
貝特森指出,海豚和訓練員的關系是情景之外的情景之外的情景。也就是說,這種關系是"哨音--魚"情景和表演池情景之外更大的情景。海豚和訓練員的關系跨越了休息池、表演池、哨音和魚。而且訓練員對觀眾的責任明確了另一情景,這個情景會影響訓練員和海豚的關系。
一個試圖成為高效表演者的人就像是訓練池里的海豚,他必須在行為上開始改變自己,這取決于他所在情景和他對多種類型回應的反應。
親子教育過程中運用NLP的方法就是要給予回應和獎勵,這一點和海豚訓練中的描述非常相似。從不同角度觀察這些活動,人們可以收到兩種類型的回應:"哨音"和"魚"。當觀察者觀察特定行為時,給出"哨音";觀察者給出的個人評價就好像是給出"魚"(參考3+1催眠語言模式),這種個人評價反映了觀察者喜歡這些行為中的某種東西。
想做為"高效的訓練員",首先必須學習如何區分"觀察"和"鼓勵"這兩個概念,必須看到具體的可觀察的行為,才能給"哨音"。"魚"是以個人評價的形式給出的(以事實為基礎,加主觀身份上的評價)。這種回應的規則是:如果提供了一個觀察結果(哨音),那么你也必須提供一條"魚"(你觀察人們的行為,指出其中哪些是你喜歡的,你的鼓勵就象征著給一條"魚"),不進行任何解釋也沒有任何反應的觀察僅僅是一種數據而已。就好像海豚訓練吹哨之后永遠不給海豚提供魚一樣。通過海豚訓練得到提示
第一個啟示:訓練池要和表演池分開
中國古代教育孩子有句話叫做人前不教子,在我們身邊或電視上可能有這樣的家長,在路上碰到熟人后,讓孩子"叫阿姨",孩子不說話,"叫阿姨",孩子不說話,大聲吼"叫阿姨!"如果這樣教孩子會有什么結果呢,以后孩子會怎么樣,更加不稱呼別人了。為什么?因為在這里只是一個表演池,你在表演池里搞訓練,沒有效果。在家里教就在家里教,人前不教子,這句話是有絕對的道理的。
第二個啟示:以海豚為主導,而非訓練員為主導
孩子的命運,以她為主導,而不是以父母為主導;我們都說過,你爸爸媽媽曾經也主導過你的命運,失敗了。你現在又試圖去主導你孩子的命運,你猜會不會失敗呀?百分之百失敗,一定會的,我遇到過偶爾不失敗最終失敗的家長,什么叫偶爾不失敗最終失敗呢?找到了
第三個啟示:訓練員只有哨子與魚,沒有鞭子
你看到過訓練員手里拿著鞭子嗎?做的不好"啪"的一鞭子抽過去。有沒有見過?沒有,而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有很多鞭子(俗稱硬暴力與軟暴力),"站在那里,半個小時"或者一言不合,直接上手教育,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為童年的創傷買單。
作為父母你真的是在愛孩子還是在干什么?你要問一下自己?有的人說"我為了孩子更好啊",我說"你是借愛之名,行傷害之實"。
第四個啟示:教育孩子過程中缺乏"哨音"
在教育孩子時,我們很容易說一句話,"這樣算什么?這么大,是他應該做的",孩子做了好的行為,我們沒有及時的給予回應,然后錯過很多教育的機會。
作為孩子,他做了一個事情,如果非常棒,就給他回應給他獎勵,時間長了,他就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習慣之后就不用再給獎勵。"寶貝,真棒,爸爸很喜歡你這么做。" 他自動就會繼續這么做了。習慣之后你就不用再給獎勵了,孩子呢?他自己就會做其他的事情,怎么樣?如果又是你想要的呢?怎么辦?回應,獎勵。
第五個啟示:關系池的重要性
你們家里有關系池嗎?什么是關系池?某種程度上關系池也可以叫黃金時間,就是在某個時間段在某個固定的空間,你跟孩子在一起,關系池意味著沒有任何的評判,沒有任何的指責,沒有任何的教導,沒有任何的道理,只是玩,只是陪伴(如果你玩手機不算喲),你跟你孩子有這樣的時候嗎?你只有固定的時候固定的地點才叫關系池,關系都不好還指望受你教呀?有了關系他才愿意聽你訓練。
該維護關系時就是關系池,該訓練時就是訓練池,這兩個搞好了,表演池根本不是問題,所以在那個表演場上,那個海豚訓練員是不擔心什么的。
作為父母,成長很關鍵。多些智慧,少些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