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昊英《芮伯萬和魏畢萬》錯誤24處
世界李白 松雪比鄰(魏裕昌/教授級高工)
(2022年11月15日)
?
一、郭昊英原文錯誤24處
(一)標題
芮伯萬和【魏畢①萬②】文/郭昊英。原創(chuàng)郭昊英。芮城文藝。2022-11-04 14:12發(fā)表于山西。
?
(二)正文
【芮伯萬是芮國宮廷政變人物③】。魏畢萬是【魏國④】的【始祖⑤】。兩個不是一回事,常常被人弄糊涂。就在【芮伯萬逃亡古魏國⑥】之際,有個叫畢萬的人正在晉國做官。【畢萬的先祖叫畢公高⑦】。【畢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⑧】,也就是周武王的親兄弟。同樣都是文王兒子,周武王奪取天下后,【畢公高被封到畢地⑨】(今天的陜西長安、咸陽兩地北邊)。【畢公高的后代無能⑩】,【有的受到王室懲罰?】,【除去爵位?】;有的【流亡中土?】,【籍籍無名?】;有的逃難到戎狄,伺機再起。畢萬逃到晉國后,給晉獻公【駕馭馬車?】,成為【晉獻公信任的車夫?】。晉獻公是誰,晉獻公可不是一般的君主,雄才大略,短短十幾年就“并十七國,服三十八”, 【把周邊大小國家一個不剩,全部吃掉?】。畢萬可謂是生逢其時,很快建功立業(yè),成為以后威震六國的魏國始祖。晉獻公論功行賞,將古【魏國故地賜給了畢萬?】。【姬姓魏國(古魏國)?】在晉獻公十六年,也就是前661年,【悄無聲息的滅亡了?】。沒有激烈戰(zhàn)斗、沒有排兵布陣、沒有魏君主抵抗,史書竟然不著一字。【芮國無論怎樣亡國21】,還留下來“讓畔”佳話,以至于名揚后世。古魏國國君留下的只有【《魏風》中的篇篇譏諷22】。一段典故,七篇詩歌,體裁不同,【兩位國君的名聲23】也就迥然不同。若從【武王伐紂開始封國算起,到賜給畢萬亡國結束,姬姓魏國存活了長達380年24】。
(三)詳解
①【魏畢】,姓氏中沒有復姓魏畢,此為錯誤之一。
②【魏畢萬】,歷史上無魏畢萬這個人,此為錯誤之二。
③【芮伯萬是芮國宮廷政變人物】,應“芮伯萬為西周司徒姬良夫裔孫”,此為錯誤之三。
史載:武王伐紂,前1046封司徒(分管農耕、徒役和勞役)姬良夫于大荔(今陜西大荔縣朝邑鎮(zhèn)南)改芮良夫,成王重建芮國稱西周芮國或西芮。因伯爵稱芮伯良夫或芮伯,為西芮首任國君。傳至春秋芮伯萬,遷徙至梁國南(今陜西韓城市咎村鎮(zhèn)梁帶村)稱梁芮、梁國西(今陜西澄城縣王莊鎮(zhèn)劉家洼村)稱澄芮、義渠國南(今甘肅華亭西南陽山坡村)稱華芮。梁芮、澄芮、華芮并稱春秋芮國或春芮。春芮有芮伯萬出亡東周魏國事件。芮城西30里鄭村有“芮伯城”又稱“芮伯廟”,現(xiàn)已不存。秦穆公嬴任好20年(前640),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攻滅梁國、芮國、滑國。芮國指春芮或梁芮、澄芮、華芮。
④【魏國】,魏國應“東周魏國”,此為錯誤之四。
歷史上有9個魏國。西周魏(前1046-前662,385年)。東周魏(前661-前225,437年)。曹魏(220-266,47年)(三國)。北魏(386-534,149年)(北朝)。東魏(535-550,16年)(北朝)。西魏(535-556,22年)(北朝)。冉魏(350-352,3年)(十六國)。翟魏(388-392,5年)(十六國)。隋魏(617-618,2年)(隋朝)。
⑤【始祖】,始祖應“首任國君”,此為錯誤之五。
前661畢萬是東周魏國首任國君。前651畢萬改魏萬。魏萬為東周魏國二任國君,魏萬為魏姓得姓始祖。
⑥【芮伯萬逃亡古魏國】,古魏國應“東周魏國”,此為錯誤之六。
夏代方國名錄有內國稱夏內國或夏內,都城芮城。商代攻滅內國改芮國稱商芮國或商芮,都城芮城。武王伐紂,前1046封姬姓族人于商芮國改西周魏國,封司徒(分管農耕、徒役和勞役)姬良夫于大荔(今陜西大荔縣朝邑鎮(zhèn)南)改芮良夫,成王重建西周芮國(簡稱西芮),因伯爵稱芮伯良夫或芮伯,為西芮首任國君。傳至春秋芮伯萬,遷徙至梁國南(今陜西韓城市咎村鎮(zhèn)梁帶村)稱梁芮、梁國西(今陜西澄城縣王莊鎮(zhèn)劉家洼村)稱澄芮、義渠國南(今甘肅華亭西南陽山坡村)稱華芮。梁芮、澄芮、華芮并稱春秋芮國或春芮。春芮有芮伯萬出亡東周魏國事件。芮城西30里鄭村有“芮伯城”又稱“芮伯廟”,現(xiàn)已不存。秦穆公嬴任好20年(前640),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攻滅梁國、芮國、滑國。芮國指春芮或梁芮、澄芮、華芮。
⑦【畢萬的先祖叫畢公高】,先祖是相對概念,此為錯誤之七。
應畢萬多少世祖畢公高,或畢公高多少世畢萬,或畢公高多少世孫畢萬。
⑧【畢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是周文王第十四子,此為錯誤之八。
周文王姬昌18個兒子。1姬考、2姬發(fā)、3姬鮮、4姬旦、5姬度、6姬振鐸、7姬武、8姬處、9姬封、10姬載、11姬碩、12姬臼、13姬繡、14姬高、15姬原、16姬豐、17姬葡、18姬穎。
西伯崩,太子發(fā)立,是為武王。追封姬昌為文王,季歷為王季,亶父為太王。
(1)長子姬考,伯邑考,乏裔。
(2)次子姬發(fā),周武王,建立西周,后裔28姓:周翟侗郟亞印于,唐溫邢賈侯何單,解楊步貝居張簡,籍黨晉曲應翁韓。
(3)三子姬鮮,武王封管國稱管叔鮮,后裔3姓:管陰拜。
(4)四子姫旦,周公,又周文公。武王卒,成王姬誦立,年13歲,周公代成王攝政7年,三監(jiān)之亂,四公平息,周公親自東征,歷時3年,誅武庚、管叔鮮,囚蔡叔度,廢霍叔處為庶人,改鎬京為宗周,洛陽為成周,留守洛陽,后裔7姓:魯凡蔣邢茅胙zuò祭。
(5)五子姬度,武王封蔡國改蔡叔度,后裔1姓:蔡。
(6)六子姬振鐸,武王封曹國改曹叔振鐸,后裔2姓:曹卞。
(7)七子武王封郕chéng國改郕叔武,后裔2姓:成盛。
(8)八子姬處,武王封霍國改霍叔處,后裔1姓:霍。
(9)九子姬封,武王封康國改康叔封,后裔8姓:康衛(wèi)常石,凌寧孫戚。
(10)十子姬載,武王封冉國改冉叔載,后裔4姓:沈尤聃冉。
(11)十一姬碩,武王封郜國改郜叔碩,后裔2姓:郜告。
(12)十二子姬臼,武王封雍國改雍叔臼,后裔1姓:雍。
(13)十三子姬繡,武王封錯國改錯叔繡,后裔2姓:滕騰。
(14)十四子姬高,武王封畢國改畢高,位列四公(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高)稱畢公高。軒轅氏2子:畢嘉、畢季孫。后裔9姓:畢魏馮王萬,潘龐雛令狐。魏姓:畢萬封東魏為首任國君稱畢侯萬,畢侯萬11年改魏萬為二任國君、魏姓始祖稱魏侯萬。馮姓:魏長卿封馮國改馮長卿。王姓:無忌之孫魏卑子避難泰山改王卑子。萬姓:魏萬章封萬國改萬章。潘姓:畢季孫封潘國改潘季孫。龐姓:畢公高支庶裔孫封龐國改龐姓。雛姓:鳳雛(龐統(tǒng)字士元號鳳雛)裔孫封雛國改雛姓。令狐姓:魏顆封令狐國改令狐顆。
(15)十五子姬絞,武王封原國改原絞,又原伯、原伯絞,后裔1姓:原。
(16)十六子姬于,武王封酆國改酆于,又酆叔、酆叔于,后裔3姓:酆豐潞。
(17)十七子姬葡,武王封郇國改郇葡,又郇侯、郇侯葡,后裔6姓:郇荀旬程知輔。
(18)十八子姬穎,武王封賴國改賴穎,又賴叔、賴叔穎,后裔1姓:賴。
姬鄭,毛公鼎曰:姬昌孫姫載子,武王封毛國改毛叔鄭,后裔1姓:毛。二說姬鄭與姬載同一人。三說姬鄭為文王姬昌第十四子。
⑨【畢公高被封到畢地】,應姬高封畢國,改畢高,因公爵,稱畢公高。此為錯誤之九。
⑩【畢公高的后代無能】,“其后絕封”,不代表后代無能。此為錯誤之十。
?【有的受到王室懲罰】,“為庶人”,因為“其后絕封”,所以為平民,并非懲罰。此為錯誤之十一。
?【除去爵位】,本來就是平民,不存在除去爵位。此為錯誤之十二。
?【流亡中土】,或在中國,或在夷狄,中國指中原,不是中土。此為錯誤之十三。
?【籍籍無名】;天子本紀,諸侯世家,大夫列傳,不載庶人,百姓無名正常。此為錯誤之十四。
?【駕馭馬車】,趙夙為左將軍駕車(御),畢萬為右將軍(護衛(wèi))。此為錯誤之十五。
?【晉獻公信任的車夫】。畢萬是右將軍(護衛(wèi)),不是車夫。此為錯誤之十六。
?【把周邊大小國家一個不剩,全部吃掉】。晉獻公滅國17,服國38,即45國,這是晉國所為。
春秋有108國諸侯國。此為錯誤之十七。
?【古魏國故地賜給了畢萬】,古魏國應西周魏國,不存在故地、新地,此為錯誤之十八。
前述:歷史上有9個魏國。西周魏(前1046-前662,385年)。東周魏(前661-前225,437年)。曹魏(220-266,47年)(三國)。北魏(386-534,149年)(北朝)。東魏(535-550,16年)(北朝)。西魏(535-556,22年)(北朝)。冉魏(350-352,3年)(十六國)。翟魏(388-392,5年)(十六國)。隋魏(617-618,2年)(隋朝)。畢侯萬為東周魏首任國君,都城芮城,在位10年(前661-前652)。魏侯萬為東周魏二任國君,都城芮城,在位5年(前651-前647)。
?【姬姓魏國(古魏國)】,只有西周魏國,東周魏國之分。此為錯誤之十九。
?【悄無聲息的滅亡了】。西周魏國城墻堅固,與晉獻公戰(zhàn)斗激烈。此為錯誤之二十。
21【芮國無論怎樣亡國】,芮國亡國歷史清楚,此為錯誤之二十一。
秦穆公嬴任好20年(前640),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攻滅梁國、芮國、滑國。
22【《魏風》中的篇篇譏諷】。魏風七篇為西周魏國一面鏡子。并非篇篇譏諷。此為錯誤之二十二。
23【兩位國君的名聲】,無論指西周魏國與芮國,還是西周魏國與東周魏國,沒有必要打擊一家,抬高一家,自古勝者王,敗者寇。此為錯誤之二十三。
24【武王伐紂開始封國算起,到賜給畢萬亡國結束,姬姓魏國存活了長達380年】。380年錯誤,此為錯誤之二十四。
若為西周魏國是385年(前1046-前662),若為東周魏國是437年(前661-前225),若為西周魏國和東周魏國加在一起是822年(前1046-前225)。
二、原文:郭昊英《芮伯萬和魏畢萬》(芮城文藝,2022.11.4)
芮伯萬是芮國宮廷政變人物。魏畢萬是魏國的始祖。兩個不是一回事,常常被人弄糊涂。就在芮伯萬逃亡古魏國之際,有個叫畢萬的人正在晉國做官。畢萬的先祖叫畢公高。畢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也就是周武王的親兄弟。同樣都是文王兒子,周武王奪取天下后,畢公高被封到畢地(今天的陜西長安、咸陽兩地北邊)。畢公高的后代無能,有的受到王室懲罰,除去爵位;有的流亡中土,籍籍無名;有的逃難到戎狄,伺機再起。畢萬逃到晉國后,給晉獻公駕馭馬車,成為晉獻公信任的車夫。晉獻公是誰,晉獻公可不是一般的君主,雄才大略,短短十幾年就“并十七國,服三十八”,把周邊大小國家一個不剩,全部吃掉。畢萬可謂是生逢其時,很快建功立業(yè),成為以后威震六國的魏國始祖。晉獻公論功行賞,將古魏國故地賜給了畢萬。姬姓魏國(古魏國)在晉獻公十六年,也就是前661年,悄無聲息的滅亡了。沒有激烈戰(zhàn)斗、沒有排兵布陣、沒有魏君主抵抗,史書竟然不著一字。芮國無論怎樣亡國,還留下來“讓畔”佳話,以至于名揚后世。古魏國國君留下的只有《魏風》中的篇篇譏諷。一段典故,七篇詩歌,體裁不同,兩位國君的名聲也就迥然不同。若從武王伐紂開始封國算起,到賜給畢萬亡國結束,姬姓魏國存活了長達380年。
?
三、作者郭昊英簡介
郭昊英,男,1963年出生,中共黨員,山西芮城永樂鎮(zhèn)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運城市作協(xié)副主席,芮城縣文聯(lián)主席,作協(xié)主席,《古魏文學》主編。已發(fā)表400余首詩歌,80萬字小說、散文、評論及百萬字新聞、報告文學,多次獲得作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