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競技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游戲如雨后春筍般誕生,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爭論一個話題:游戲對學生來說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弊?
都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能一心兩用,但如果你把注意力重點放在了不該放的地方,那你必將失去什么東西。
作為一個剛上任的班長,整日忙于看書學習和班級工作之間,在班級里,無論是分發(fā)作業(yè)還是通知信息,我都力求做到滴水不漏。今天突然有一位同學問我:“班長,你是不是有一本練習冊沒發(fā)給我啊?”我笑了笑,因為我清楚的記得前不久是我跑到他宿舍給送過去的,不過當時他在打絕地逃生,還一直用游戲術語跟我解釋那是什么,仿佛在炫耀自己的電腦能帶的起如此高配置的游戲。為了給他加深點印象,我刻意在他身邊多呆了幾分鐘,偶爾問一點游戲里的東西。可沒想到他卻依然忘記了我是否有給他發(fā)練習冊,而且,這個小冊子已經(jīng)用過了好幾次……當然,最后他也并沒有找到它。
重心的偏移必定會導致生活上的孤立。哦,不,你還有網(wǎng)友和同伙。
在大學里,總會有一些人,整日窩在宿舍或者網(wǎng)吧,在游戲世界里大顯身手,他們一旦關掉電腦,除了懊悔與空虛之外,滿腦子依舊是自己在游戲里的風姿。沒錯,他們是游戲的重度玩家,游戲帶給他們快樂,而這種快樂沖淡了他們在現(xiàn)實世界的感受,逐漸的,生活中的人與事開始與他們隔離,內(nèi)心急切需要關注的他們卻又把這種感情寄托于游戲,他們享受游戲里的被尊敬,享受那種及時反饋的快感,享受那種殺人如麻卻沒有代價的刺激。
雖然如此生活上被孤立,他們依舊有很多朋友,他們在網(wǎng)絡內(nèi)拉幫結派,抵御外強,甚至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盟友,他們不感到孤獨,樂于其中,覺得生活多么美妙。
可是,畢業(yè)了呢?生活的壓力隨之而來,除了迷茫和孤獨,是否還留有一些展望未來的雄心了呢?
游戲是一個產(chǎn)業(yè),它只為錢,不為你。
你有沒有留意到,在有些有很多小學生都玩的游戲界面里,赫然用警醒的紅色字寫著“禁止未成年人進入游戲”的標樣,為什么游戲公司不想其他辦法去限制玩游戲的人的年齡,比如實名認證?那是因為游戲公司知道,如果他們這樣做了,玩游戲的未成年人真的會大幅度減少,而他們的盈利也會大幅下降,就好像淘寶上有很多的假貨,但阿里巴巴明知道這些,卻不會采取行動一樣。錢是一切商業(yè)行為的出發(fā)點,而那些微不足道的打假、游戲限齡的做法,只是為了應付社會輿論、道德和法律的措施,頂多起到隔靴搔癢的作用。但這并不是他們的錯,就算是,我們也無能為力,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堅持自我,不被外物所誘惑,而那些和你關系不大的人,為何要對他們要求那么高呢?
游戲有時是一種文化,一種語言交流的話題。
拋開那些重度游戲玩家不談,很多時候游戲的確為我們增加了一些談資。在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人們的娛樂生活是非常匱乏的,而如今改善這種情況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游戲,幾個人坐在一起沒話可說的時候就可以談一談游戲,一起開開黑,如今我與老同學聚會,除了吃飯唱歌外,一起玩的最多的還是網(wǎng)絡游戲,甚至有一次班級聚會后全體去網(wǎng)吧打網(wǎng)游,一個女生竟叫她媽幫她把身份證從大老遠帶來。
關于游戲本身也是可以分好多類別的,前些年在中國火起來的大型游戲基本上都是從外國引進,而現(xiàn)在流行的王者榮耀卻是完完全全的中國文化、中國制造,而出自這種民族認同感,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游戲當中,其中也不乏女生,隨之而來的就是撩妹、興趣愛好相同,從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加強了聯(lián)系。這與前面說的重度玩家不同,前者是依靠虛擬世界生存,而后者是在虛擬世界短暫停歇,亦或是純粹的尋求游戲文化。我仍記得我在高三時坐在我前方的學霸對我說:高中畢業(yè)后我一定得找個網(wǎng)絡游戲玩玩,彌補一下自己童年的缺憾。
游戲的作用不僅僅是讓人們娛樂放松,若把游戲化機制融入學習和工作,會使你的學習和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有一本書叫做《游戲化世界》,書中詳細闡釋了游戲的本質及與生活的關系,客觀地說,除我們自身以外的東西,無外乎兩種:載體和工具。游戲可以是娛樂的工具,同樣也可以把它變成學習的工具,比如適當?shù)莫剳秃头答仯际沁\用了游戲化機制來增加我們學習、工作的進度。當我們學習感到枯燥無聊時,適當?shù)莫剳屯鶗钭约翰粩嗟漠a(chǎn)生前進的動力,當我們對結果感到失望時,一個恰當?shù)恼答伨涂赡芴岣咦孕拧N覀兘?jīng)常所說的“勞逸結合”只是在長期的工作后獲得短暫的停歇,而將工作游戲化卻能極大的提高人們的主觀能動性,至少在精神上不會感到乏累。
隨著人們思想的進步,人們對游戲的定義也越來越廣泛,它可以是摧殘人的慢性毒藥,也可以是一種交流語言,更可以是一個工具。在游戲化的世界,我們是任由自己被游戲改變,還是主動出擊,用意念將游戲化為裝備。在誘惑如此眾多的今天,如何堅持本心,是我們這代人應該思考的重要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