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優秀的國外作曲編曲教程請戳這里哦:作曲編曲相關講座資料翻譯整理
原文地址:より進んだコード進行(その1)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組織了基本的調內和弦進行,然后我們介紹了和編寫旋律相關的方法。雖說光是這樣子我們已經完全能夠作曲了,但是在作曲的過程中會在某種程度上漸漸地感到不夠滿意。這是因為“沒有從調性中走出來”。由于調內和弦只是利用音階上的音作成的,因此無論如何都無法從調性這個“重力圈”中走出來。因此說好聽一點就是和弦很穩定,說難聽一點就是很容易變成爛大街的和弦進行。
作為為了從這個“調性重力圈”中脫身并寫出更加出人意料切新鮮的進行的第一步,在這里我將會介紹關于次屬和弦(Secondary Dominant)的相關內容。如果我們掌握了次屬和弦的使用方法的話,那么就能夠一下子為旋律畫龍點睛,音樂的變化也會更多了。
次屬和弦
一般的屬和弦指的是在根音的五度之上構建的調內和弦,出于Dominant Motion的原因,主和弦擁有強烈的結合性質。我們將這一點進行推廣,則稱歸結為主和弦之外的調內和弦之上的屬七和弦為次屬和弦。也就是說當我們將IIm、IIIm這些I級和弦以外的調內和弦視為“假定的主和弦”的時候,我們稱在其五度上構建的屬七和弦為次屬和弦。尋找次屬和弦的方法很簡單,即從假定的主和弦開始往上純五度的地方,或者說提高7個半音的地方寫一個七和弦就行了。比如C大調的情況下,就會變成下面這樣子的關系。(譯注:這里將屬和弦說成是大小七和弦會更加方便觀察一點。以Dm為例,Dm的純五度音為A,因此Dm的次屬和弦即是在A上構建的大小七和弦,因此Dm的次屬和弦的構成音為A、C#、E、G,即A7。)
在圖中唯獨Bm7(?5)有點特殊,它不被看做主和弦于是被除外。我們嘗試著實際地聽一下就明白了,次屬和弦和假定的主和弦由于Dominant Motion的原因相互之間結合在了一起,因此次屬和弦擁有強烈的想要進行到它所對應的假定的主和弦上的傾向的性質。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原本就是屬七和弦的G7以外,其他的次屬和弦都用到了調外音。比如Dm的次屬和弦A7就包含了C#這個音,而Em的次屬和弦B7就包含了F#和D#這兩個音。換句話說,我們如果使用這些次屬和弦,就意味著旋律中能夠選擇的音會更多了。
使用了次屬和弦的和弦進行
既然我們已經明白了尋找次屬和弦的方法了,那么在實機的曲子中我們要怎么使用它才好呢?下面我就通過編寫實際的和弦進行來進行說明吧。
在使用次屬和弦之前,首先我們先試著編寫只使用到調內和弦的和弦進行。我們根據之前說過的編寫和弦進行的原則,在這里我試著寫了下面這樣子的進行。調選用的是C大調。
T→T→T→SD→SD→D→T
C→Em7→Am7→F→Dm7→G7→C
到此為止已經可以了對吧?光是這樣子的話也就是一個毫無新意的調內和弦的進行。我們以此為基礎,試著使用次屬和弦來進行變形。
如果用這個和弦進行來說明的話,我們可以把所有的除了最開始和最后的 C和弦以外的和弦看做是“假定的主和弦”。因此如果我們想要把上面我們找出來的次屬和弦給放進來的話,無論是哪里我們都能去放。但是要是我們隨隨便便地去放入次屬和弦的話事情會變得很糟糕,由于次屬和弦是需要放到想要強調重點的地方的,因此盡量使其集中在一兩個地方就行了。如果次屬和弦放置得過多的話就會讓人感覺到不明所以。在這里我決定在第2個和弦Em7以及第4個和弦F的前面放入次屬和弦。我們將在前面找到的次屬和弦分別插入Em7和F兩個和弦的前面之后,就形成了下面這樣子的進行。
C→B7→Em7→Am7→C7→F→Dm7→G7→C
次屬和弦出于Dominant Motion的緣故,會強烈地想要歸結到假定的主和弦上,因此我們能夠在任何地方像這個樣子把次屬和弦給“塞”進去。這樣一來和弦進行就變得相當復雜起來了呢。我們實際地進行彈奏之后就會感受到此前的和弦進行中所沒有的音響效果。雖然這個樣子就已經可以了,但是既然好不容易都寫到這里,我們就再往和弦進行之中添加一些創意性的內容吧。之前我已經說過了,屬七和弦能夠經常被分割成IIm→V7這樣子的形式(2-5化),這個規則對于次屬和弦一樣適用。我們嘗試對上面的B7和C7進行2-5化之后,就能夠變成下面這樣子的展開。
C→F#m7→B7→Em7→Am7→Gm7→C7→F→Dm7→G7→C
總之就是插入次屬和弦4度下行后的小七和弦就行了。這樣一來像F#m7啊Gm7這樣子不常見的和弦就都登場了。這些和弦包含了調內和弦所沒有的F#、B?這樣一些音,因此能夠使用到旋律上的音的廣度就增加了。
最后我們以這個和弦進行為基礎來編寫一段旋律吧。由于和弦的種類很多,因此為了讓整個進行收攏在8個小節里,我調節了和弦的時值。還有就是既然好不容易我們使用了次屬和弦,那么我們就采用原本調上沒有的音來編寫旋律。這里是重點。作為一個例子,我試著編寫了下面的旋律。這樣一來聽起來感覺就不那么土氣了吧?存在于第2小節和第5小節的調外音就是關鍵點。在這里你可能對于我使用了Am7和弦中的B?音而感到不可思議,如果你能發現這是由于切分音的節奏而使得下一小節的音往前錯了半拍的話,那就不會有這種疑惑了。
次屬和弦的思考方法本身很簡單,但是只要我們記住了它那么和弦進行的廣度就能飛躍性地拓寬,也能夠讓我們的旋律更上一層樓。我們如果從別的觀點來看的話,次屬和弦無非就是臨時地進行了轉調。聽曲子的時候下意識產生了“難受”感覺的地方基本上都大量地在使用次屬和弦,而在流行音樂里次屬和弦也被大量使用在那些一下子就燃起來的副歌部分。不過只有在“就是這里”這樣子的地方燃起來才有意義,如果老是不停地燃起來的話聽眾就不知道你想表達什么。雖說存在即有用,但說到底我們還是要把我使用這一技巧的度,進而在"齊奏/高潮"部分塞一個次屬和弦進去,最終完成一段走心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