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優秀的國外作曲編曲教程請戳這里哦:作曲編曲相關講座資料翻譯整理
本文原文地址:より進んだコード進行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已經介紹了光宇使用次屬和弦來擴大和弦進行的變化的方法,在這里我將會介紹使用替代和弦以進一步擴大和弦進行的變化的技巧的相關內容。
替代和弦
V7→I型的屬和弦終止式中,希望將3度音和7度音產生的減五度(增四度)予以消除的動機,成為了回歸到主和弦的原動力。C大調中G7的fa和si音就屬于這個情況,事實上我們還能夠寫出另外一個包含有fa和si兩個音的屬七和弦。我們稱之為替代和弦。
替代和弦的定義為:設當前的調式的主音為M,則把以在M的增四度音作為主音的調式N上構建的屬七和弦稱為替代和弦。也即是相當于在調性上離當前調最遠的那個調的屬七和弦。這樣子寫的話不太容易理解,因此我們就來具體地寫一下替代和弦試試吧。比如我們要尋找C大調的的替代和弦的話就按照下面這樣的步驟來進行。首先主音C增四度上的音是G?對吧。我們把G?作為新的調式的主音來考慮的話,這個新的調式上的屬七和弦即是在G?的純五度D?上構建的七和弦。因此,D?7就是我們要找的替代和弦。當然,如果我們直接把替代和弦記作是用比原本調式的主音高半音的音構建出來的七和弦的話或許會跟簡單一些。之所以會這樣,這是因為首先增四度就是身高6個半音,而我們再去找屬和弦的時候又要升高7個半音,總共就是13個半音,也即是說總共升高了一個八度加一個半音。
通過上述方法找到的替代和弦,由于它擁有屬和弦所擁有的特征性的減五度音程,因此它能夠和原本的屬和弦一致地進行使用。比如典型的IIm7→V7→I這個進行中,我們把V7替換成替代和弦?II7的話,就變成下面這樣了。
我們實際地去彈奏一下的話就會發現即便改成這個樣子也是能夠流暢地進行前后銜接,對吧?在這個情況下,根音按照II→?II→I這樣子一次下降一個半音,因此聽起來就更加順暢了。還有一點就是,我試著把最后的C換成了C6,通過這樣子的變化使得和弦的冠音形成了C→B→A這樣子的半音下降(譯注:此處原文有誤,B→A下降了一個全音),聽起來就更加好聽了。
此外,替代和弦不僅僅能用于調式的屬和弦上,同樣也能夠適用于次屬和弦上。比如有一段使用了Em7的次屬和弦B7的和弦進行如下所示。
在這里如果我們把Em7想象成“假定的主和弦”的話,那么我們尋找到的相應的替代和弦就是F7了(換言之就是比主音高半個音的七和弦)。于是把B7替換成它的替代和弦之后就變成了第2行那樣子的譜例了。進一步的,由于屬和弦經常可以被分割成IIm7→V7這樣子的形式(譯者注:2-5化),因此我們能夠把和弦給細分為第3行那樣子的譜例。當我們寫到這里的時候,就已經感覺到和弦進行已經大膽地跑到了調性之外,以至于已經完全聽不出它是原來的C大調了。
上面的內容可能稍微有些困難,不過如果我們使用替代和弦的話,就能夠大幅度地拓寬和弦進行的變化,通過違反V7→I這種非常常見的進行之后就能夠給予聽眾以沖擊感,如果大家能記住這一點的話,在編寫和弦進行的時候就會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