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工會絕非逢年過節給你派發一袋面粉的角色,而是天生就要和資方抗衡的利益集團。身在大洋彼岸,或許你感受不到美國工會和你有什么關系。但別忘了,我們的“五一勞動節”,就是來自美國工會。
圖片1.jpg
圖片2.jpg
美國第一大工會是1869年的勞工騎士團,這個工會對中國不怎么友好,極端排斥華工,因為當初華工拒絕加入。1886年,幾個不滿騎士的小分會另立山頭,成立美國勞工聯合會,該會在1886年舉行了全國總罷工,并在芝加哥爆發了流血沖突,為紀念這一事件,才設立“五一國際勞動節”。1935年,國會通過《國家勞工關系法》,指出雇主不能以參加工會為理由解雇工人,也不能拒絕與工會談判,這是工會歷史上的里程牌事件。1950年,是美國工會的鼎盛時期,僅勞聯和產聯兩個工會的會員就達到1600萬會員,占美國工人的1/3。不過盛極必衰,今天的美國工會衰落了。美國資本主義今天更依靠像沃爾瑪這樣的企業在驅動,這些企業低薪沒有工會,而不是福特通用一樣的大工會企業驅動。產業轉移,美國的就業崗位少了很多,工人不得不接受低薪、非工會的工作。同時,美國人口增長的重心也逐漸轉移到了南部和西南部,那里沒有工會,更多是高新技術企業。在硅谷,白領,而不是藍領成為企業的主力、乃至美國經濟的支柱,而他們多半不是工會會員。
本文由葛朗臺原創,禁止轉載,若轉載請聯系我們并標明出處。閱覽更多歡迎下載App:葛朗臺商業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