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看完實在不敢推薦,也許是因為作者本身是基督徒的緣故,本書總結論述了七個習慣,其實更應該說是七個信條。
雖然的確有很高的價值意義,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七個優秀信條,但是對于你我的掌握學習,進而融合到我們的生活中卻是難上加難。
盡管書中反復論述這些信條的重要性,實際上,對這些的體會和認可,是需要人生中不斷摸索和反思才能得到的。
而且,大言不慚一點,其中的每一個信條,我都接觸和思考過一星半點,所以,這本書沒有能夠給我新的啟發和特別的感觸。
寫了點讀書筆記,希望不要厭煩。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書中提到七個習慣,
積極主動、確定目標、要事第一、雙贏思維、設身處地、集思廣益、不斷更新
,是一個人從依賴到獨立再到互賴的過程,也是從個人成功到人際關系成功的過程。
具體為:
習慣一:積極主動(BE PROACTIVE)
主動積極即采取行動,為自己的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來環境下決定。
用人話說就是,你不能看到舍友打LOL,你就放棄學習去玩手機。
習慣二:確定目標(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在腦海里醞釀,其次才是創造。
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應先擬出愿景和目標,并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入于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系及目標之上。
更確切說就是,你需要對自己承諾一個目標,并依照目標作為人生奮斗依據?;蛘甙涯繕藫Q成夢想,這樣能理解了吧?
假如人沒有夢想,跟咸魚有什么區別?
習慣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 FIRST)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愿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
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擺在第二。
你不能顛倒起床與小便的順序,這就是本單元關于時間管理的中心意義,說白點就是,搞清楚當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習慣四:雙贏思維(THINK WIN/WIN)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于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患不足的敵對式競爭。
再用人話解釋就是說,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找到自己與同伴的共同點,想辦法與同伴一起獲利,而不是損人利己,也不是舍己為人。
習慣五:設身處地(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當我們舍棄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的關
系。對方獲得了解之后,會覺得受到尊重和認可,進而卸下心防。
多體諒他人,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這就是這幾句話的意思。
習慣六:集思廣益(SYNERGIZE)
集思廣益即創造第三種選擇——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也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超過個人之見的辦法。這是,創造式合作。
眾人拾柴火焰高,本章其實就是指這個。獨斷往往是失敗的開始。
習慣七:不斷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斷更新,是指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
摘錄了幾句有價值的句子
摘錄幾句有價值的句子,留著發說說裝逼:
1、人的求知有一扇“自內開啟的改變之門”,除非自己敞開心靈,拋棄舊有觀念,否則沒人能夠為你開門;
2、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獊喞锼苟嗟?/p>
3、人生有三種價值:經驗價值;創造價值;態度價值。
4、愛是動詞,不是感受。(不要說沒有愛情了,要說你主觀要不要愛)
5、努力做事,插手“關切范圍”之事,可以逐漸擴大“影響范圍”,使得影響范圍愈加接近關切范圍,無能為力之感會逐漸降低。
7、人生面對三類問題:可直接控制的問題,改變自己的行為去消除問題;可間接控制的問題,發揮影響力去消除問題;無能為力的問題,微笑接受問題。
8、借擬定目標的過程,澄明思慮,凝聚繼續向前的力量。
9、以原則為生活重心指導行動,行動會發過來加深對原則的認識和堅持的力量。
10、心靈演練,在腦中模擬各種情況下的反應,會有助于形成實際的處事習慣。
11、時間管理:選擇目標,安排進度,逐日調整。
12、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是自制與自知之明,了解自己才懂得分寸。維系人與人之間情誼,最要緊不在于言語或者行為,而在于本性。
13、能增加感情帳戶存款的,是禮貌、誠實、仁慈與信用。這是被人信賴的基礎。
14、六種增加感情存款的方法:了解別人,注意小節,信守承諾,坦誠相待(闡明期望),誠懇正直,勇于道歉(并非勤于道歉)。
15、表達自己并非自吹自擂,而是根據對他人的了解來訴說自己的意見,有時候甚至會改變初衷。因為在了解別人的過程中,你也產生新的見解。
16、三個溝通層次:自我防衛,彼此尊重,集思廣益。
17、自我修煉包括身體、精神、心智與待人處事四方面,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于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