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一枚,來到墨爾本的第26天,一個有點寒冷的周六,無法在冰冷的被窩賴床,只能起來安撫自己的中國胃。
以前也曾出國,在國內也頗有興趣嘗試各國菜品,但是從沒覺得自己對中國味道這么依賴。今天做的是紅燒肉,燒南瓜,青菜炒香菇,宮保雞丁和紫菜蛋湯。
忙了許久,菜終于上桌。拍照發給家人,是想讓他們知道,其實,我過的還不錯。
好在平時有些廚房功底,菜都很成功。然而,總覺得不如家里飯菜香甜。
吃第一口紅燒肉的時候,突然很想奶奶。從前我是她糖醋排骨的忠實粉絲。后來,我自己學會了做糖醋排骨,可是到現在也不曾讓她吃上一口我做的。那一瞬間,好像突然明白了對中國味道的依戀來自何處。我們紀念,我們喜歡,那個味道,因為一道菜,就是關于一個人的記憶。甚至吃著那道最平常的菜,能滔滔不絕講出綿延不絕的故事。
糖醋排骨是奶奶的味道。還記得無數個下午的糖油粑粑,閃爍著油亮混雜著表面顆粒分明的白砂糖,那團面的香氣,農村土灶特有的烘烤氣味,夾雜著她額頭滲出的汗水味,似乎現在就能感受到糖油粑粑的溫度。
那天在這里燉豬蹄的時候,就想起爸爸做的冰糖扒蹄。很奇怪和中國傳統家庭不一樣,我們家爸爸下廚的機會倒是很多。他總是喜歡精心準備一些所謂的大菜。冰糖扒蹄,淮揚人家口味的甜,爛熟的皮肉,吃到嘴唇和手指都起了粘。最后的最后,喜歡拿紅湯泡飯,將白瓷碗里每一粒泛紅的米吃進肚里。
如果說來國外還能吃上一桌像樣的中國菜,這點廚房功底都得源自老媽的悉心培養。于是,在切南瓜青菜的時候,想的全是媽媽。記得無數次在家切東西的時候,她會站在一邊,定定的看著,略兇的提醒我切的大小,扶著的左手如何擺放才不會切到。老媽是個很小資的人,對吃很看重,同時也對關于吃的一切細節相當嚴格要求,因而做菜精致,每一道家常菜出自她手都清爽可口。
因為一同走過那些路,吃過一道道菜,因為你,那些算不上山珍海味的食物成為我心中的佳肴。每一道菜,都有關于一個人的記憶,每一個記憶,都是拉扯的牽掛。
食物也好,你也罷,現在都是想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