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我們分析了人的煩惱、不自由等等都是因為人際關系太復雜的原因造成了各種麻煩和痛苦,那么要如何才能讓人際關系、讓生活也就是讓自己的世界變得簡單呢?
阿德勒心理學給了我們答案:課題分離。無論我們遇到什么事情,我們必須分清楚那些是自己的課題,那些是他人的課題,分清后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課題,而不去干涉他人的課題,這樣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會變得很簡單。
比如孩子的學習這一課題,這是讓很多家長頭痛的問題,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彼此都快被逼瘋的狀態我們時常都能見到。但我們用課題分離來看,學習是孩子自己的課題,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學習,與此相對,父母命令孩子學習就是對別人課題的妄加干涉,這就避免不了沖突,這樣的結果就是家長孩子都收獲了一肚子氣,唯有成績一動不動。當然這不是提倡放任主義,對小孩學習不管不問,而是要做好自己的課題,就拿學習來說,學習是孩子的課題我們不能干涉,但也要明白在學習問題上,自己的課題是什么?家長的課題是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時刻準備為孩子的求助提供幫助和鼓勵,帶領孩子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等,這才是家長自己的課題,如果家長能把自己的課題做好,我相信不用任何暴力去干涉孩子的課題,孩子也能夠做好自己的課題。但現實往往是家長自己經常翹著腿看著抖音而又呼叱著孩子不認真學習。
又比如我們在工作這一課題中,很多人都會遇到的煩惱,就是覺得自己的上司或者是老板都是毫不講理的怪物,無論你怎么努力,他都不給于認可,而又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小失誤,只要抓到就大發雷霆,根本不問清發生錯誤的原因,而你就不得不委屈地受著,一方面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換個老大也不會好到哪去,另一面內卷太嚴重,你也沒勇氣拍屁股走人,所以就只能受著,忍到實在忍不下去時在說。
事實就真的無法改變了嗎?首先按目的論來講,我們是先有了“干不好工作”這一目的,才制造出了一個蠻橫無理的上司,我們會說如果不是這樣的領導我就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更開心。就算上司真是一個周扒皮,那我們用課題分離來看看是否有效,我們工作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討領導同事的歡心,工作就是為了單純地完成工作任務,完成工作是我的課題,但至于領導滿不滿意就是他自己的課題,我根本沒必要在乎他的想法,就是領導大發脾氣,發脾氣本身就是他的課題,與我無關,接不接受是我的課題,他愛發不發,與我都沒有關系,我的課題就是做好自己認為該做的工作,不去討好,更沒必要委曲求全,我只需誠實面對自己的人生,正確處理自己的課題。就算最終他能開了我又能怎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是不是。
在平常的人際關系上也是如此,我們常常為沒必要的小事兒煩惱,沒化妝會擔心別人說我們丑,送朋友禮物會擔心他不喜歡,想寫作輸出提升自己又怕別人笑話等等。但只要我們學會了運用課題分離這一武器時,這都不叫事。化不化妝,送什么禮物,寫作是我自己的課題,我做與不做任何人都阻止不了,做了對方是什么反應,那又是對方的課題了,跟我一毛錢關系都木有,我操那閑心干啥,這樣是不是一下就讓生活變得簡單了。
但是,我們要明白課題分離并不是人際關系的目標,而是入口。因為課題分離能讓我們變得簡單獲得自由,但是如果僅僅只做課題分離這一步,那么我們就會陷入個體主義或者是孤立主義,這就無任何幸福可言,我們不光是要追求簡單自由,而是要追求幸福的簡單自由。所以課題分離只是為了解開我們復雜的人際關系之線。我們的人際關系就像是我們剛買到的各種顏色的毛線,課題分離就是為了整理出不同顏色的線裹成獨立的毛線球,而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制作一件漂亮的毛衣。課題分離是制作漂亮毛衣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但不是僅有的一步,接下來我們會探討做成毛衣的其它的必須的制作步驟,也就是阿德勒心理學所說的,人際關系的終點:共同體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