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可朽木盡其用,亦可良木為柴火!當然,也全不把成功與否歸根于所謂大學,正所謂真金不怕火煉,是金子終會發光。
? ? ? 古人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先賢之道,能誦之千年必有其因,暫不深究。今回嚼膚淺大學生活,在"大學"的光環下,真是秀外腐中,人或多或少都有點清高,加之漢語專業更別說讀了幾本書所謂的"文人"難免都不會有點文人情懷或者氣節,卻沒弄懂什么是文人氣節,反而成了隨手拈來的借口、胡日鬼的把戲。有時挺贊同易中天先生的《論文人》。
? ? ? ? 就大學閱讀來說,未上大學時,賭咒發誓似的在大學要讀多少書,泡幾年自習室!殊不知,太美的誓言終過于太年輕。年輕卻有夢,有激情,即使眼含淚水!大學一年半載過后,滿滿的剩下了浮夸和空洞,無知與膚淺,再別提經綸與博學,在大世界小格局作繭自縛,年年度日,重復一世。路遙說" 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斗。"我也覺得,人還是要有一定的夢想。
? ? ? ? 曾發微博: "窮酸到只剩一具皮囊,就在這窮酸的皮囊里最不應該空乏的地方卻逐漸變空或者是被人欲所充斥"。真心之傷痛,本應飽覽群書卻才疏學淺,就如同有圖書館書架上卻沒有書一樣!美名其曰圖書館,真正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那種空虛的罪惡感。提起閱讀量,有成就抑或自我感覺大小有點能力的人都愛說多讀書,但很少有人去涉足,然而最可悲的是不懂裝懂的人,沒讀多少,總還裝腔作勢,作秀,實屬可憐。說到人欲,這是個全人類可悲的地方,被人欲所充斥將難率性,欲望的無節制將是毀滅的開端。做人還是要學會滿足與分享!
? ? ? 做人是一門大學問,有的人人間一世行將朽木或許都沒弄明白。這也與社會大背景有關,社會吹什么風跟什么風,極易順風,沒有堅定立場。再者總喜歡嘲笑夢想,卻不作為,為自己的某些行徑心思胡扯邏輯。如何做人,更是眾說紛紜。人之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自然而異,若以金錢之多少談人生價值難免不會有點淺薄迂腐,大多人也這樣認為,但生活中無論做什么行業都是以金錢之多寡量恒!以交友為例,這人對我日后有用,深交,無用,淺交。平日待人接物,夸夸其談,狠不得把心窩子掏出來給對方,遇事則畏縮不前,這或許就是人性吧。對于做人,個人觀點,別做對不起良心的事,善始善終!對于師范生來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一朝踏入教育門,今生只提樹人,傾囊而授,不能害了學生,教育害人,諸君均知深淺。
? ? ? "平時則放蕩冶游,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借此活動于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可謂活生生的大學現象,卻不能一概而論。大學和人一樣,也有好壞之分,也會虛榮,也會浮夸,也會欺騙···問題不在這,在明知一般大學還把自己封閉起來,碌碌度日,看不到外人的發展與進步,猶如閉關鎖國,實為自欺鎖己。曾讀過這么一句話:"怕的不是你三流大學生的出身,而是你每天過著三流大學生的生活"。原句記得不大真切,大概意思這樣,思索有其道理,雖話由人說,還是揭示了"自己動手"的問題。到這里,自己亦感自悲,混跡于"不問學問之有無,唯爭分數之多寡"的套路中,轉念,作為學生通不過試驗,終難搪塞的過去。守住"學"本位,眾人卻在鬧創業。真是個矛盾體,人也矛盾,時代也矛盾!
? ? ? ? 當你不去奮斗,不去旅游,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過沒試過的生活,掛著QQ,水著人人,逛著淘寶,干著八十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有什么毛用。有人如是說,這也與環境有一定的關系,大到社會環境小到寢室環境,環境影響人是毋庸置疑的,環境靡爛,環境中的生命體將糜爛,也不能怪就廁所蒼蠅多!農村也有話說:哈(方言:沒用的)狗都找不到屎吃。一是環境之好壞再是個人之勤快,當然也有其他其他原因。
? ?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 ? ?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肝肺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