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說:“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只有內(nèi)心安靜,才能正確面對世事紛擾,在紛紛擾擾的紅塵中擺脫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心無物欲乾坤靜。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心靜則是歷練一個人的心態(tài),當心態(tài)好時,心境則空靈,心中才能容納萬物,生命才會變得豐富,思想才能達到自由灑脫、逍遙自在的境界。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老太太,生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賣雨傘的,二女兒嫁給了賣草帽的。
一到晴天,老太太就唉聲嘆氣,說:“這么大的太陽,雨傘不好賣,大女兒的日子肯定不好過了。”
一到雨天,她又想起了二女兒:“這么大的雨,我二丫頭的草帽咋賣得出去噢。”
所以無論晴天還是陰天,老太太總是一臉愁云。
后來,有一個智者聽了老太太的擔憂,勸慰道:“老人家你應該高興才是。你想,雨天你家大女兒的傘就好賣了,晴天你二女兒的草帽生意就好得很。”
老太太一想,是啊,從此再也不傷心了。
很多時候,我們遇事總不能看到好的一面,往往看到的都是負面的,喜歡鉆牛角尖,繞到死胡同里無法自拔,最后愈加的痛苦。
其實換種心境,換個角度看問題,會得到與之前截然不同的答案,也是柳暗花明,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
心態(tài)決定了一個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與感知,所謂事事不必較真,許多事,一旦認真、刻意,會覺得心累,心勢必也不會安靜,長此以往,會感覺生活的無趣與壓抑。
真正的幸福并不來自外界,而源自內(nèi)心,源自心態(tài)。“真空生妙有”,開鑿了池塘,月光總會映照,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
閱世走人間,觀身臥云嶺。心之靜,心之淡,靜看庭前花開花落,從容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