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云萬里天

千山同一月

萬戶盡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云萬里天

??????????? ——佛家偈語



初讀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以為不過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有關愛情的小說,小說男主角、臺北青年大信初到嘉義縣布袋鎮,經女主角貞觀導游地方,兩人因而相戀。豆瓣的簡介和書本的扉頁都是這么一筆帶過,若是故事止于此,我也不至于捧著便舍不得放下,也不至于看完一遍后又第二遍第三遍地復習。

這本是一個令人唏噓的愛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大信和貞觀在布袋小鎮相識,大信吃魚哽著魚刺,因貞觀偷偷遞來的麥芽糖獲救,兩人就此結緣。貞觀父親去世,收到了許久未聯系的大信的來信,淡淡的情愫在一封封的書信中暈開。若說作者寫的是大信和貞觀之間的愛情,不如說大信和貞觀的故事是作者手中的一條線,穿起了布袋小鎮的四時、節慶、民俗和民情,繪制出臺南漁港。

作者蕭麗紅是個戀家的人,她用大量的筆墨,用家鄉的方言細細地描繪貞觀所生長的小鎮,因為,那也是她的家鄉。冬至的湯圓、端午的馨香和粽子、七夕捏米團時用來裝織女眼淚而摁下的凹,家鄉的魚塘月色、“虎尾漁燈”,路上遇見的,看著你的臉就能認出你是哪鄰哪里、哪姓那家的兒子、女兒的鄉親,還有,祖母鉸的,頭疼時用來貼鬢邊的紅貢緞……這就是作者心中,有關家鄉的永遠無法忘卻的記憶。這樣的記憶,相信也存在于每個人的心中。這本書帶給我的親切感,不只是因為作者用的是我所熟悉的方言,寫的是我所熟悉的風俗,更是因為我從書中讀懂了一個戀家的人,因為我也是這樣一個戀家的人。是不是只有離開生長的地方,接觸了外面的世界,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百般還是家鄉好。從小我是說著普通話長大的,我一直覺得我所生長的閩南有這樣的不好那樣的不好,于是迫切地想要走出去,隨著慢慢地長大,離開了家,當不再那么經常地聽到家鄉話,身邊不再時時圍繞著親人和朋友,不再能在冬至時候吃到家鄉的湯圓,在夏天的時候嘗一碗天后宮秉正石花膏,我開始覺得閩南語也不是那么難聽,偶爾回家會守著電視機看幾個小時的閩南語節目,開始在K歌的時候學唱以前從未嘗試的閩南語歌曲,開始愛上閩南的古厝和保存完好的小巷,終于學會感受閩南文化獨特的魅力。

蕭麗紅戀家,不止戀的是家鄉的風景、家鄉的風俗……更讓她念念不舍記在心頭的是親人間的至情至愛,是家鄉人的淳樸忍讓寬容和厚待,是阿公阿嫲充滿大智慧的處世哲學。在小說中,貞觀二姨丈的愛堪稱是人間的至情至愛。戰爭最激烈的那年,貞觀的二姨帶著孩子回娘家避空襲,二姨丈在自家的魚塭網了幾斤魚,提到外公家,那天天下大雨,路面上的水有兩三尺高,因海水倒灌,二姨丈誤將魚塭當成平地,一腳踩陷,到第三天才浮起來。那樣大雨的天氣,二姨丈冒著雨,一路躲避日本兵和炮彈,走了一個多小時,只是為了對妻子和孩子盡情,這樣的愛,世間難得幾人有。

以生命為代價的愛是大愛,包容他人的錯,體恤他人之難處,即使是只是綿薄之力亦要助人,這是另一種大愛。鄰居家阿啟伯到家中偷瓜,摘瓜的人未發覺,貞觀和外公反而閃到門后,外公躲那人的心,竟比偷瓜的人所做的遮遮掩掩更甚,除了怕阿啟伯撞見自己難堪,亦是對阿啟伯家境困難的體諒,外公深知他們那一輩份的人,窮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他知道他確實是迫不得已,做人需多一份對他人的理解和體諒。

這樣的故事,每次看都會有更深一層的感觸。閩南有些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諺語,從我祖父母的祖父母一路傳下來,從小就聽到阿公阿嫲反復念叨,這些諺語小時候聽著只是覺得好玩,長大后卻越發理解了其中的真意,短短兩句話,通俗易懂,沒有華麗的辭藻,句句皆是真言,句句飽含著為人處世的大道理,先輩前人的行事做人告訴我們,大愛不止是及于自己的家人,更是及于世間人。這樣的大愛,正是現代社會逐漸缺失,并努力追尋的東西。貞觀和大信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有著二三十年的時空,那個年代的世界在作者的記憶中是多么大同理想的世界,人和人之間皆相親相敬相愛,沒有利益的紛爭、沒有得失的計較,人們相互之間坦誠相待、無需戒備。這些在現在看來過于理想、不可思議,從阿公阿嫲口中聽來卻又真實存在過。我的祖父祖母我的父母回憶過去時總是表露出無限感慨,他們懷念過去人性的純善、人際關系的單純、以及社會的良好治安。現代社會被推動著不斷向前發展,財富不斷累積,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空氣中彌漫著浮躁的氣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際關系變得復雜,人與人之間多了一層隔膜而變得不可信任,有人因為金錢奪人性命,因為三句話不合舞刀弄棍,因為有利可圖制假售價不顧他人健康,我們在追求社會進步的路上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人類原本具有的高貴品質,禮、義、忠、信、孝,做一個好人,然后才能做好事,這是我們的阿公阿嫲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東西,曾經是,將來也依然會是。

作者取書名《千江有水千江月》,取自一段佛偈“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庇《劝⒂酰锡S請天下僧道,眾人皆已來過,唯獨平浮爐尊者,延至日落黃昏之時。王乃問道:如何你來得這樣遲?平浮爐回答:我赴了天下人的筵席。阿育王叫奇道:一人如何赴得天下筵席?尊者說:這你就不知了!遂作偈如是。任何一條江河,只要有了水,就會有明月。只要萬里天空都無云,那么,萬里天上便都是青天。心中努力向善,心存美好的意念,便會發現眼中的世界也會變得美好;淡薄物欲私欲,煩惱會盡去,心境也會更開闊。這些道理是我們的祖輩留給我們的財富,不論世潮如何,只有在找回自己精神的源頭和出處后,才能真正快活,那些我們遺失的高貴品質,也只有走著老路去撿拾回來,我們才能恢復為真正的尊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