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隨筆14:阿米巴經營給企業帶來的價值邏輯
阿米巴經營模式是一個非常實用的企業經營管理體系,但由于稻盛和夫輝煌的經歷,一生成就了三家世界500強,很多人都主觀上認為阿米巴是一個復雜而高大上的體系,不一定適合自己。
其實讀了稻盛和夫寫的著作,你會發現他輔導過各行各業,以及各種規模大小的企業,用的也都是阿米巴經營模式。
從本質而言,阿米巴經營是一套企業運營機制,與企業的行業屬性和規模大小并沒有直接的關系,而是與人相關,與人心、人性相關。說俗點,只要把人搞定,自然企業也就搞定了。
今天,我們以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來闡述阿米巴的價值:
一、統一思想、統一價值觀、統一目標:
稻盛和夫在拯救日本航空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導入經營哲學,也就是企業文化,再直接一點就是統一思想。
我們一般說思想很難統一,但可以統一目標,其實呢,境界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型的企業以利益為導向,統一目標即可,然而,因為利合,也會為利而分,利益導向的目標統一是不長久的。只有讓大家的認知一致、價值觀相合、思想統一,組織才會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當然,每個人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你是什么層次的老板,有什么樣的水平,要有自知之明。很多企業在導入優秀的運營機制時,容易出問題,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完全照搬、照抄,而沒有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做調整。
二、實現企業內部創業,讓員工建立老板思維:
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曾說過這么一個場景:晚上,如果還有一盞燈亮著,那這個辦公室里面一定是老板。
很多的老板常常指責埋怨員工,說員工心態不好,不夠努力用心,不夠拼搏。其實這種現象非常正常,要不有人當老板,有人打工呢?
老板想的是:員工只要達成我想要的,該給我都會給。但員工想的是:老板給我多少錢,我就干多少事。認知思維的差異,身份的對立,老板想讓員工跟自己一樣本身就是悖論。
我們能做的是盡可能地建立一套機制,讓員工產生創業的感覺,從而逐步形成老板意識,建立老板思維,而阿米巴經營模式恰恰是這么一套機制。
阿米巴至少有以下幾點可以幫助員工建立老板思維:
1)內部創客化:
當今社會其實已經過了那個人人創業的好時機,創業對資本的要求高,且風險大,所以,企業打造成為一個平臺,讓員工實現在平臺內創業,恰恰符合了員工的期待。
阿米巴往往會要求各個團隊虛擬為一個公司,進行內部交易,實現內部市場化,團隊的收益與虛擬公司的經營結果高度關聯。而虛擬公司可以小到三個人為一組,組長就是這家公司的“總經理”,所以阿米巴有一個邏輯叫“人人成為經營者”,也就是“人人當老板”的意思。
2)人人用報表:
一般來說,一家公司能看到報表的多數是股東及高管,即使是上市公司,真正關心報表的也就少數人。而報表是公司經營結果最直接的數據化呈現,多數人不關心報表,是因為經營結果與他們沒有關系。
老板想的是:好好干,干出了結果,自然少不了你的。員工想的是:給我多少錢,讓我干什么活,至于公司是生是死,是好是壞,與我無關。
阿米巴將一個個小的團隊虛擬成公司,既然是公司,必然有交易,必然有經營結果,也必然有經營報表,報表上的數字直接反映了經營結果,也直接與團隊每個人的利益相關。
團隊經營利益最大化,才會讓個人利益最大化,也必然讓公司的利益最大化,這就是老板思維最最簡單直接的體現。
3)自下而上的管理:
傳統的管理往往是“命令式”的管理,老板想實現一個目標,再將目標分解到每個部門、每個崗位,下達任務即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強制性管理,最常用的管理工具——KPI。
阿米巴式的管理,則注重每個人的主動性、參與性,由各個團隊自下而上提報預算計劃,再由決策層匯總信息做決斷,每個團隊都有一定的自主權、決策權,而不再是簡單的聽話照做、唯命是從。
三、用經營報表管理企業,實現數據化管理:
企業在管理中,管理層憑著自己的主觀經驗,會不斷優化管理方法、工具,以及每個細節。所以在企業管理中,你會發現管理并不是為了提高效率,而是從形式上好看,最終管理的手段是不是真的有利于經營的結果,并不可知,甚至相反。
舉個例子:
不少公司的HR都問過我如何區分部門考核與部門經理考核?
我的觀點是:
部門的考核指標也必然是部門經理的考核指標,當然部門經理的考核指標有他個人的業績指標,以及行為指標,這是與部門考核所區別的。我們不必為了形式上好看,非要搞一份部門經理考核,再搞一份部門考核,重復相同的管理是一種負擔,絕對不是高效。
當然,智者見智,仁者見仁,部門經理的個人指標(業績+行為)并不是整個部門的指標,而部門指標與部門內的每名員工相關。
但往深了想一想,部門經理的個人指標肯定是為了完成部門指標,一定是相合而不可能相左。一個部門經理是否合格往往決定了該部門是否合格,從管理的簡便性、高效的角度來講,部門經理的考核就可以作為整個部門的考核來看待。
其實很多大型公司,達到一定人數的公司,都會存在一個問題——為了管理而管理。人太多,所以不斷地完善管理細節、設置各種考核指標,將每個人都框在一定的安全范圍內,看似合理,其實常常與經營結果相悖。
所以,在管理中常見一種現象:一拍腦門做決定,二拍大腿搞錯了。其實,最好的管理不是主觀判斷推結果,而是根據結果來追究原因,即所謂的“數據化管理”。
管理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形式好看嗎?不,管理一定是為企業經營服務的。而企業經營你至少要關心以下指標:銷售額、成本、利潤、利潤率、人效、人力成本率等等。
通過經營報表找到這些數據,找到這些數據變化的規律,當發現數據異常時,再倒推找原因,提出改善措施。
以銷售額為例,進行經營數據分析:
假設業績每個月增長30%,有一個月突然增長100%,這就屬于典型的數據異常,那我們就要分析原因,得知這個月搞了一次營銷活動。再對成本進行分析,發現促銷成本過高,成本增長200%。
這個時候就要分析是否有必要做營銷活動,如果繼續要做,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提升銷售額,從而更好地控制成本,從而得出一個改善方案,再制定一個行動計劃,計劃完成的時間節點與標志,以及明確責任人,最后通過管理的方式推進計劃的完成,最終實現經營的改善。
管理是為經營服務的,所有的管理手段與經營結果高度關聯,所以,通過分析阿米巴經營報表,倒推管理方法的改進,數據更有說服力,增強客觀的分析能力,避免主觀臆斷。
四、員工利益與經營結果高度關聯,全員激活:?
我們說“因為利來,必為利往”,但只有思想高度,沒有物質落地,也是一種虛偽,兩者結合才會更有戰斗力。
其實這一條并不符合稻盛式的阿米巴,但反過來說,稻盛式阿米巴也未必符合中國國情,一味地講思想、講高度,我們一般認為他是道貌岸然。企業不是做慈善,需要利潤的支撐,員工也不是做義工,需要掙錢養家過好日子。
經營報表數據體現的是經營結果,而經營結果直接決定了整個虛擬公司(團隊)的收益,與每個人利益息息相關,高度關聯。
員工經常與老板說一句話:“我就是打工的,老板叫我干啥我就干啥,給工資就行?!睂嵤┌⒚装秃?,老板就可以告訴員工:“你的收益是你自己創造的,你對自己負責?!?/p>
很多時候為了更好地激勵團隊,我們會結合合伙人制度,把員工變成自己人,真正實現人人當老板,人人成為經營者。
總結一下,以上四個方面實際就是中國式阿米巴的四個大模塊:
1)經營哲學——統一思想;
2)組織劃分——建立老板思維;
3)經營會計——數據化管理;
4)團隊激勵——全員激活。
如果您覺得有些許幫助,歡迎點贊、評論、收藏、轉發文章、關注作者:黃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