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知名作者婉兮,在寫手圈做了一場寫作分享課。本文是寫作課的筆記實錄,部分文字為婉兮的微信文字分享,部分為語音分享內容,筆者對所有內容進行了簡單的整理。版權屬于婉兮和寫手圈。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婉兮,90后寫手,目前是寫手圈簽約作者,以及十點讀書簽約作者、悅讀特邀作者。其實名頭都是虛的,在高手云集的寫作江湖里,我還只是一個小菜鳥。要說講課,其實也算不上,因為我還太年輕太稚嫩,資歷根本不足以撐起一堂寫作課。所以我就結合自己的經歷,來給大家說點我的心得體會吧。講得不好不到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指正。
去年的現在,我還是一個跌跌撞撞走在寫作路上地走著,想寫小說,想寫劇本,也想寫散文,偶爾寫幾篇新媒體文,公眾號十天半月也難得打開一次,結果便是哪兒都不順,心里的挫敗感和失落感就別提了。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一篇文章的誕生,我給它取的名字叫作《那些沒被富養的女孩,后來怎樣了?》。
我為什么寫這篇文章呢?因為我結了婚,和我老公的大姐慢慢熟悉了起來,有一天她打來電話,告訴我們要去新疆摘棉花。我一聽,這活兒多苦啊,就勸她不要去,但她覺得這算不了什么。那天正好我的表姐來找我訴苦,說自己工資低,感覺活不下去。這前后的鮮明對比,讓我心里有了些不一樣的感覺。當時,富養女兒這個話題特別火。我忽然意識到,我的大姑姐和表姐,都是被窮養的女兒,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我百感交集,趁熱打鐵寫下這篇文章,迎來了寫作生涯里的第一波小高峰。這篇小范圍火起來的文章,每一字一句,都是我的認真思考和情感流露。我相信,只有用心寫出來的文字,才能讓讀者動情。讀者也和我們一樣,是吃五谷雜糧的肉體凡胎,打動得了作者的東西,其實也具備打動讀者的潛力。
所以,能夠吸引讀者的文章,一定是寫到了他們的內心深處,觸摸到了最敏感溫柔的那個角落。你要讓讀者覺得,呀,這不就是我嗎?他得到了共鳴,找到了問題的解決途徑或是情緒宣泄口,就會對作者產生認同感,便會自然而然地為作者進行二次傳播。
一、怎樣寫出這樣的文章呢?
首先,你不能敷衍了事。我見過有人總結公號文的寫作套路,一個現象,一個正面例子,一個反面例子,一段情感升華,OK,一篇稿子出爐。可我覺得,這樣的稿子就像流水線上出來的產品,工工整整卻沒有溫度,就像快餐,可以吃飽肚子,卻不會讓人喜愛。我覺得她弄反了次序。
寫文章,是有件事兒觸發了你的思考,心里有不吐不快的東西。而不是你為了表現某個主題,去辛辛苦苦地滿世界挖題材。這先后順序前因后果弄反了,寫作就成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兒。所以,我一直奉行的原則是,不為寫作而寫作,要為自己的感悟和情懷而寫作。比如這幾天,大多寫手都在撰文緬懷張國榮,可是我不是他的忠實粉,不了解他的生平。實在無話可說,便不去追這個熱點。
其次,你要知道自己的讀者是誰。寫童話的鄭淵潔和寫愛情的張小嫻,文風寫法肯定是有很大差異的。因為他們的讀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一個優秀的作者,必定了解自己那些讀者的心理,在寫作中有意無意地撩撥讀者的心,讓他們在閱讀中身臨其境,帶入自我,產生共鳴。
拿我自己來說,我的公眾號粉絲以女性為主,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這樣我就大致確定了自己的寫作方向,即以勵志、婚戀為中心,以故事講述、三觀挖掘、方法論指導為基本點。為什么呢?因為北上廣深的女性,大都奮斗在職場上,也糾結在婚戀里,她們感興趣的內容,就是勵志、婚戀題材。所以我的選材,大多以這些方面為主。
建議大家都去分析一下自己的粉絲戶屬性,或是分析心儀的大平臺用稿風格。例如悅讀和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前者注重女性修煉,后者注重提升中產階級生活質量,如果要投稿,你就得有所針對性。大學時,我學的是新聞,老師強調過受眾心理分析,其實這和之前許多寫作老師強調過的,投稿前要摸清刊物的用稿風格是一個道理。
最后,語言務必要千錘百煉。文章里至少要有一兩句話,瞬間擊中讀者的心。舉個耳熟能詳的例子,一個賣橙子的老奶奶,寫了一句甜過初戀的廣告詞,是不是就比賣橙子,又甜又大的橙子更有說服力呢?人人都會寫字,為什么不能人人是作家?原因就在于作家的語言凝練精髓。而要做到這一點,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多讀多看,豐富自己的語言系統,也深化自己的表達技巧。
二、每天的寫作素材來自哪里?
前幾天我和悅讀的另一個作者聊天,我們聊到了現在的公號文現狀,得出的結論是同質化嚴重,讀者的閱讀熱情在逐漸喪失。而大部分作者,也都面臨著選材艱難的問題。其實我不那么覺得,我的素材庫里現在還有將近一百個選題,雖然有的只是我看書時偶然看到的一句話,吃飯時腦海里忽然冒出的新念頭。但也說不準某一天,那無意中記錄下來的一兩句話會瞬間點燃靈感。
有人問過我,平淡生活里哪兒來那么多的內容可寫?我覺得這又得繞回小時候學寫作文時,老師常常提到的那句話,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對一個寫作的人來說,善于發現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大腦,都是必備品。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尋找素材的五種途徑。
第一類素材是,那些觸動我的事兒。
可能是因為我的經歷比較特殊,心思也更為細膩敏感,所以總有許多事情讓我覺得很感動,迫不及待想要寫下來去告訴我的讀者。比如冬天吃火鍋,火鍋呢,嘌呤高、熱量高、口味也重,我的身體狀況是不允許吃的。但我又特別饞,怎么辦呢?我老公就自己用番茄做了鍋底,自己配了調料給我吃。
我特別感動,于是就想到了一句話,我不愛做飯,但我愛你。然后就有了一篇文章的問世,讀的人從我的字里行間想到了那個為自己做飯的人,心生感慨,明白了一粥一飯的愛和溫暖,這篇文章就有了意義。
其實這些都是一些很細小的幾乎每天都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事兒,我相信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過許多一閃而過的感動。一個作者要做的,正是抓住這些感動,挖掘出讓人感同身受的真善美。
文字有時候是匕首是利劍,有時候也是溫暖和救贖。當然你也可以字字鏗鏘擲地有聲,只要發自真心并能讓人有所頓悟,便不失為有價值的文章。
第二類素材,是勵志正能量故事及雞湯。
我記得十多年前,安妮寶貝和郭敬明盛行那會兒,大部分作者寫的都是45度仰望天空,明媚的憂傷什么的,為賦新詞強說愁。轉眼十年過去了,社會巨變滄海桑田,快節奏的生活和巨大的壓力,使得新興的自媒體成為了人們尋找慰藉和認同感的一個重要渠道。
有人鄙視雞湯,可我覺得,有真材實料熬出的美味營養的雞湯值得被提倡,文字的意義之一,就是撫慰心靈,讓負重者前行。但是鑒于目前大家對雞湯的詬病,建議寫作時不時加個“勺子”,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論。
比如你告訴大家要利用時間,順帶就列舉幾個提高效率的小貼士;你告訴大家女孩一定要變美,不妨就說出幾個美容小竅門。但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個題材被太多人寫過的話,就不容易出新,讀者也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例如美貌、讀書這些,如果找不到好的角度,最好暫時擱筆不寫。
第三類素材,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叫“以小見大”。
隨便打開一個公眾號,你都可能看到下面這些類似的題目,比如……見人品,愛不愛,……就知道了。寫的其實就是從細節里窺見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達到判定此人值不值得深交托付。
對為人際交際煩憂的現代人來說,這類文章其實就是一場及時雨,也是切中讀者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輪回,從小芝麻里看出大天地,就是寫作者的畢生修行。其實,這也是散文寫作的基本手法。
第四類素材,需要你到別人的文章里去尋找。
其實我的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爆文《那個嫁了窮人的女同學》就是這么來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那時,公眾文里鋪天蓋地的都是不和窮人談戀愛。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一篇《窮人真的不配有愛情嗎》,里面列舉了一兩個共同努力的貧窮男女。
我就想起了我一個遠赴安哥拉的學長和家窮讀了免費師范的學姐,他們在現實中不是一對,但各自的伴侶都沒有出身富裕家庭,現在過得都不錯。所以,我懷著一種為廣大一窮二白青年說話的心理寫了那篇文章。
根本沒想到會火,后來我自己分析,這篇文章讓無數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為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人是多數,不虛榮不拜金的姑娘也大有人在這也算無意中“撥亂反正”,所以許多主流媒體都認可了它,包括新華社和人民日報。
我不喜歡某些所謂爆文,教你要自私、要不顧一切買買買、要男人把你寵成女兒,所以有時候會寫一些觀點相反的文章來表達。比如《愛的最高境界,并不是把你寵成女兒》。
也說不上誰是誰非,寫文章其實也是在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苦于素材的同學,可以留心一下別人在寫什么。相近或相反的一個點,也許忽然就為你打開了題材的另一扇門。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抄襲別人的文章中心點,更不要洗文抄襲。一個人的文章,其實也是他的人品。
第五類素材,熱點話題與新聞。
前幾天最火的新聞是山東的于歡刺死辱母者案,許多自媒體大咖各顯神通刷屏朋友圈。對一個自媒體公號寫作者來說,熱點事件的爆發就是一次爭分奪秒的寫作大戰,搶占頭條和流量,是每一個立志做自媒體作者的必備素質之一。
可我,并沒有寫這個素材。因為這個素材涉及到司法、人倫與民間借貸等多個方面,從我的知識儲備量來看,我無法寫出一篇有深度有可讀性且有內涵的文章。不如就放棄好了。因為揚長避短,也是我奉行的一大原則。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個熱點事件,可以從不同角度解讀,可寫之處也很多。但我覺得,無論哪個角度都該有正確的三觀和嚴密的邏輯思維,否則可能會被鍵盤俠噴死。
當年學寫新聞評論,老師讓我們每天瀏覽門戶網站和微博熱搜。現在看起來,追熱點自媒體,其實就是在做另一種方式的評論。老虎咬人也好、王寶強離婚也罷,自媒體人都是在表象之下挖掘人性和社會。
最近很火的詞匯,富養、原生家庭、階層固化……其實任何一個都有寫不完的素材,前提是,你要真的學會思考,思考這些詞匯,詞匯的社會背景以及它們代表著的那些的復雜情緒。
總結一下,我的寫作素材選擇大概就是這么五點:
1、? 打動人心
2、? 勵志溫暖的世界觀加方法論
3、? 以小見大
4、? 從別人的素材里尋找素材
5、? 熱點新聞與詞匯
三、對所謂爆文的看法
爆文這個詞呢,是近一年才出現的,指的就是那些轉載量、閱讀量、評論量與點贊量都很高的文章,它們甚至會帶動熱點話題,成為短期內的一個刷屏小高峰。
在這里,我要說的是,不想出爆文的作者不是好作者。因為寫作并非一件孤芳自賞的事情,我們認認真真地碼字爬格子,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念,自然是希望它能夠被更多的人看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爆文的標配呢?雖然目前學術界還沒開始研究這一類文體,但我們也讀了許多,其實可以從中去尋找規律,總結出一些通用法則。就像做菜似的,基本的方法在那兒,油鹽醬醋的添加和火候掌控,就考驗各自的能耐了。
我來淺顯地說一說我理解的爆文標配:
1)有好故事
數字化閱讀講究的是篇幅小、可讀性強、便于理解吸收。所以許多作者都傾向于先用一個故事將讀者引入。但這個故事與小說里的跌宕起伏還不一樣,作者們選取的一般都是普通人身邊最普通的那些矛盾、糾結和掙扎,比如辭職、離婚、吵架等等,為了便是讓讀者快速產生共鳴,激發他們讀下去的動力。但是公號文的篇幅較短,所以這個故事你得講得利落而動人,這是吸引讀者的第一要素。
2)有一個勵志的正面主題
寫公號文千萬不要傷春悲秋無病呻吟,因為這個時代太匆忙太焦慮,許多人玩手機為的是消遣,手機閱讀,需要釋放的正是那點壓抑和苦悶。作為一個自媒體作者,你最好去撫慰這些徘徊的靈魂,而不是把陰暗面赤裸裸地撕開給人看。深層次的思考,更適合紙質媒體。
3)具備參考價值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讓讀者讀了你的文章后恍然大悟,生活和世界都在瞬間不一樣,那是寫作者的大功一件。但純粹的講道理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你需要提供清晰明了的觀念或具體做法,讀者才可能買你的賬。
4) 富含哲理的優美語言
這個就不用多解釋了,文字優美才能讓人想要讀下去。文字這種東西,其實也講究顏值。讀起來口口生香回味悠長的文字,自然是勝過行文不通語法不順的文字許多倍。
以上只是個人經驗之談,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使用上,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吧。下面有幾個小貼士送給大家:
1、? 確定自己的風格,不要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2、? 堅持自己的原則,文以載道,一個人的文章,其實就是他的人格。
3、? 謹記輸出的前提是輸入,多看書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4、? 懷有對天地大眾的悲憫之心,一個心中無愛的作者難以成長為真正的作家。
四、回答讀者問題
1.中心意思一樣,但內容不同,就算是洗文嗎?
這個主要看作者怎么看了,但是最好不要這樣去做。
2.我的閱讀速度很慢,請問老師有什么好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呢?
看書類型很多,但主要集中在詩經、唐詩宋詞等這些自己喜歡的書籍上面。看喜歡看的書,效率就高了。
3.怎樣才能,看懂一篇文章,帶著什么樣的思維,才能讀懂?
第一遍看,不一定要看懂啊。就像小時候看《紅樓夢》一樣,第一遍看不懂,多看幾篇就懂了。
4.感覺女生寫文有優勢,作為男作者很多情感文,不敢下筆啊。
男性作者有男性的特點,理性分析是優勢。
5.老師我想知道你寫文章是一氣呵成還是要修改幾遍才能完成?
我寫一篇文章要寫2-3天,中途要修改四五次。
6.前期寫作的時候因為無人問津,內心會覺得孤獨而煎熬,有時候會質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寫作這塊料,但是自己很清楚自己喜歡寫作這件事。如何度過這段煎熬期?
放下來,多多看書,慢慢走過煎熬期。
7.如何做個牛逼的標題黨,又不討厭?
不好意思,我現在都不算一個合格的標題黨,我屬于起標題困難的。
8.老師好,我想問一下,你寫作先有框架,還是跟著感覺走?
看寫什么方面的內容了,寫公號有框架,寫散文跟著感覺走。
9.一般走在路上聽見別人說話或者突然想到什么 就有靈感 但還是無法順利地完成這個靈感。
有靈感,先記下來。感覺暫時寫不好的時候,先放一放。等感覺有了框架以后,再寫。
10.你的文章,能寫多長時間,靈感來了,很快就完了嗎?
我一篇文章至少要花2-3天。
11.十點讀書的簽約作者怎么申請啊?都有什么條件?
我是他們編輯主動來找我的。因為投稿了幾次文章,他們感覺我的文章比較適合他們。如果想成為十點讀書的簽約作者,建議多向他們投稿。
12.怎么提煉好的標題,有時候文章寫好了,題目不好取,怎么辦?
我屬于起標題困難的。每次寫文章,取三個以上最合適的,讓編輯或者朋友投票來選擇。
13.有很多故事自己都被感動流淚,可是寫出來就索然無味?
多看一些書,多學習一些大家的表現手法。
14.老師,我寫東西總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事突然有靈感了就是那么一小段,不足以撐起來一篇文章,怎么破?
表明靈感還不夠,先放下來,做一些別的事情。
15.是全職寫作嗎?
不是全職寫作,本職是做企業宣傳。如果把愛好當做工作的話,生活就會有很多壓力和乏味。
16.投稿大號有什么技巧和經驗嗎?求指點一二。
開始的時候還真沒有,后來中得多了和編輯熟了就會好一點點,但也只是一點點。
17.感覺女生寫的情感文,已經越來越類似了。長此以往,會不會產生審美疲勞啊?能否在現有的類型文上,開拓出一些新路子呢?
會審美疲勞啊,所以要練就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18.關于讀書。
我覺得需要讀經典的文學作品比如紅樓夢,優美的詩詞歌賦,以及一些哲學書籍。每天讀一本書,然而快不了,積累是過程。我現在在看中國哲學史 蘇菲的世界
19.關于投稿受挫。
我向意林讀者青年文摘都投過稿,但沒中過。有時候覺得自己的文章還可以,怎么編輯就不欣賞呢!很受打擊啊,很長時間沒投了。有個詞叫越挫越勇。網絡投稿我早期投寫手圈和悅讀。
20.關于靈感。
其實沒有這么刻意,感覺有的東西忽然就涌上心頭了,主要還是多看多寫多想。
作者其他熱門文章
知唐講吾,游走于文字世界的理工科博士,一個萌娃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