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溝通,內容和語音語調孰輕孰重,各有觀察。就像朗讀者,同樣的內容,有人讀,聽眾就很容易接受,而換個人讀,聽眾接受到信息可能又有不同。埃里克森教練中,教練
面對面溝通
在埃里克森教練體系中,教練和客戶呈45°,不是面對面,客戶感受到教練陪伴在身邊,但是又不會受影響,完全客戶自主。
我們都知道,面對面交流效率最高,在軟件開發過程中,經常會有提到這樣的問題,郵件,QQ,微信,電話,都無法代替面對面的交流,可以說,我們發明了很多工具,減少人們協作溝通中時空限制,但是始終沒有辦法完全代替面對面交流。在很多外企,有在家辦公的傳統,據說HP是個中翹楚,個人看法,遠程辦公的挑戰顯而易見,全球電話會議,結果一個小朋友,Mam,…… 這場景也是歡樂的。
記得最初學演講的時候,老師提到一場演講或者培訓,對聽眾影響最大的,肢體語言>語音語調>內容。而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內容才是王道。而一場演講下來,具體內容記住的少之又少,可能也就一兩句話,而這一兩句話甚至因為肢體語言,或者語音語調。不過,話說回來,這句話的前提,個人看法,應該是內容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做的對比。內容是基礎。
在教練過程中,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可以說,感受客戶的肢體動作,感受客戶的語音語調,感受到客戶深層次的訴求。
電話教練
教練,和上門醫生一樣,雖然他的服務只有半小時,1小時,但是對于醫生和教練來講,一路上的時間都是成本,特別名醫,更是如此。如果教練在上海,客戶在深圳,可以想見,一路奔波下來,這個教練一天可能就只能服務好一個客戶。您看得沒錯,以前做項目,有一次從上海到北京出差,家里5點出門,到北京賓館是下午16點。想想也是醉了。
所以,另外一個選擇,就是遠程異地教練,作為IT從業者,想到的是QQ視頻,微信視頻,zoom視頻等等,回到剛剛說的教練位置擺放,其實并不希望雙方面對面,減少對客戶的干擾。所以語音通話或者電話教練,就成了首選。
少了面對面,交流雙方就缺少快速反饋的機制,無法感受到客戶的心情,感受等等。所以在電話教練中,對教練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教練過程提出了“準入限制”。
準入限制
- 雙方都應該處于相對安靜不受干擾的環境。媽媽帶孩子,嘰嘰喳喳,顯然不可取。
- 保證手機信號暢通,電量充沛。
- 照顧好自己,包括上個衛生間什么的,因為在家里容易隨意
- 通話質量好,如果是耳機,最好舒適,音質不能太差,以至于影響
- 沒有背景音樂
有了準入限制就可以開始電話教練了,過程無異。因為缺乏了快速有效反饋機制,所以親和顯得尤為重要。
重點加強
- 更好的親和
- 語速緩慢
- 感受情緒
- 注意環境變化
- 更加專注
- 更加注意語音語調。
小細節
- 秉承客戶至上原則,電話由客戶發起打過來
- 事先和客戶約定好準入限制
語音語調
最初學教練,因為要親和,所以語音語調都很輕柔,輕柔得有點假。其實在整個教練過程中,不同階段,使用不同工具,框架的時候,需要不同讀語音語調,而不是一成不變。不同的語音語調更好的在流程上引導客戶拿到他的成果。
- 使用假如框架時,很多魔幻色彩,用魔法師的聲音會更容易引起客戶共鳴,更順利進入狀態。
- 成果框架和詢問價值時,一種娓娓道來的豁達,云淡風輕的欣賞,智慧長者會更適合
- 具體到行動計劃時,需要強有力的push,開悟戰士就像是在搖旗助威。
- 整體的親和,給人以安全,支持,信任,朋友的語音語調就容易達成。
練習過程中,智慧長者和魔法師不太好把握。也許這就是年齡的優勢了。
后記
語音語調的練習也可以應用在工作生活中,真的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問題,可以采用不同的語音語調,當然,任何一門技能的掌握都不是簡單,一蹴而就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