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網師《未來教師》共讀打卡 Day 2?
《未來教師》第一章 第1-2節?
《教師學習的動力來源于什么》
筆記摘抄+讀書感悟
1. 同樣的學習內容和同樣的學習方式,為什么學習者的感受卻差別很大?
從學習動機上來說,是主動和被動的區別。
在新網師,大家都是主動學習。可以說是缺什么補什么,在專業團隊的帶領下,在群體小伙伴的陪伴下,共同進步。這樣的學習方式,大家的參與感很強,也能感受到自己在組織中的“存在”。?
一般的培訓學習則是一刀切的,化學老師來培訓,所有老師都聽著,且不說這位老師講的如何,一聽是化學的案例,我們英語老師可能興趣就不足了。再者,專家滿堂灌,正確而高深的理論,只能讓我們望塵莫及,坐在下面毫無參與感可言,就是當個聽眾,聽完就完了。
所以,學習效果顯而易見。正如我們給學生講課一般,學生沒有參與的課堂只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我聽見了,我就忘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住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
2讀了智靜和馮利娜老師的打卡內容,你認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是什么?
4作為一線教師和班主任,平時既要管理學生,又要上課,為什么還要抽出時間來學習?
教師發展的動力是內在成長的真實需求,必須有強大的內驅力,是發自內心的熱愛,而不是被逼無奈。
教師不發展,不學習也是可以的。但面對每天一個個鮮活的小可愛,我們怎么可以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去教學呢?
在教師這個行業,我覺得大家不會因為你歲數大或者是剛入職就會降低對你的要求。
在學校里,我們看到,一些老教師也像年輕教師一樣,做課,領導聽課。
如果我們沒有把教學做到游刃有余,可以隨時經得起任何領導來聽推門課,那我們的心始終是不踏實的。
而這種不踏實,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情緒,從而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有些事情是遲早都要學的,越早學越受益,越早的努力越值錢。
啟發:3. 杜威的反省思維和我們日常的反思有什么不同?
杜威的反省是基于認知模式的反省,而我們的反省是建立在自己固有認知模式之上。
對于那些我們深信不疑問的觀點,我們可以多問一個為什么。如:我相信的就一定是對的嗎?符合我利益的就一定是好的嗎?
對于認知模式的提升,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閱讀、交流、反思、沉淀。
正如今天在新網師群中,我發起了疑問:假期里還要管學生,為什么我覺得這是“打擾”。
之后很多老師進行了交流,從大家的交流和討論中,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多角度的看法和思考,在思維上得到了升華。
有的老師提到了《這就是教育》中的“精神貴族”與“精神附庸”。當我們把工作不再當成工作,而是當成自己畢生追求的時候,就沒有所謂的“打擾”了,但如果我們僅把工作當作是謀生的手段,那我們就是要把工作與生活割裂開來。
我們之所以想要假期里是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可能跟工作中極度的勞累有關,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勞累,就我自己而言,還是因為業務不熟練。這就會導致很多工作沒有及時完成。如果我們能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那我們的工作也不至于讓我們精疲力盡。
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升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井然有序。
啟發:
我們以為自己懂,自己會,做不好是不具備客觀條件;而真相是,我們遠遠不理解不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