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教師的學習動力
? ? ? 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人一輩子都應該奉行的事,特別是教師,本身就是在知識的海洋中來回的穿梭。今天在啃讀《未來教師的》的時候郝曉東老師的一句話也勾起了我的回憶,他說:“有的老師,哪怕自己掏錢,也很積極;而有的老師,哪怕是學校付費,也很消極。”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剛剛加入新網師團隊的時候,在學習群中就有老師問,加入這個學習有什么作用。就有老師回應說可以學很多知識,最后會頒發畢業證,結果這名老師就提到這個證書學校認不認可。我想這位老師可能就是帶著一些功利性來的吧,如果真要說這種學習能為自己帶來什么,我想應該是自我成長吧。所以由這點也讓我想起了工作中很多事,以及我個人的一些想法。
一、 成長需自發
? ? ? 被迫學習只是在敷衍,對于自己的能力提升并不扎實。我記得在去年市里面的語文教學能手大賽中就讓我對現在老師的態度有很多感嘆。原本說這種活動應該是有意義的,可是去年我們學校就對與聽課外出做出了規定,不管是去哪里都要自己吧課時安排好,自己調好課。在科組會議發出這個觀摩通知后,我以為會出現搶名額的事。可是在第二天公布的時候偌大的語文科組居然只有我一個人報了名。大家給出的理由是因為要自己調課麻煩不想去,但是在這之前我記得是老師都會搶著去的。聽見他們現在說的我才理解,以前之所以搶著去是因為不用在學校上課。他們去的理由只是為了躲得一時安逸,作為教師有這樣的表現著實讓人有些失望。這就好像每次鎮里舉行的家長免費講座都是沒時間的,倘若是關于補助的話人人都有時間了,沒時間都會想辦法去。這就是學習的動力不足,沒有從自我的意識上去學習。如果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利益的話,那世界將會存在一片虛偽之中。這種環境只會退步,自發的學習才能促使自己的成長,不要想著自己能得到什么,要永遠抱著一顆我想學的心態。有時候也許還是一種愛好亦或是一種執念,這種執念只是為了追尋更優秀的自己。
二、 以身作則
? ? ? 在書中郝老師也提及到老師們在為教師為何而學以及學習的必要性而產生分歧。我在中學的時候也有過這種疑惑,那時候我就覺得文科的老師工作也太輕松了。上課就照著課本讀,讀了之后就讓我們抄寫背誦,我總是覺得這種教法我也能教。好像教師并不需要多少知識,一直在我大學畢業后我都還要這種疑惑,教師不過就是教好書就行了。而且高中一下的課程也不難,為什么非要大學生才能指教,很多時候中學生的思維都超過一些老師了。直到自己讀了很大大家的書籍后才明白,或許高深的知識確實在中小學是用不到的,但是德行確實需要一直不斷的完善的,因為只有教師在提升了自己的思想覺悟后才能提升學生的思想,或許教學上不需要多厲害多拔尖的能力,但是在德行上,在為人處世上是越高越好。正如郝老師在文中的一段話:“學習不是為了他人,不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不是為了向他人炫耀,不是為了職稱、資格證,而是為了自己,為了讓自己更優秀,讓人生更幸福,”。
三、 學習在于做
? ? ? 學習沒有時間這是很多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對于這種現象在之前我也談過多次。沒有時間的老師時間去哪了,去耍手機去游玩去吃大餐了。時間不是學習的阻礙,我記得在之前學習教師成長課堂的時候,普利輝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凡事以沒有時間為理由不能參加直播學習的,都不是真正想學之人,這句話我不反駁。在生活中也確實存在這樣的事,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會把自己一天的是按照程度排好順序,那些是必須做的,那些可以延后做或是可以不做。只有自己真正想做的那件事不管什么阻礙自己都會想辦法去解決的,所以時間并不是參加不了的理由。在學習之中我們就要向郝老師在第一節后面的說的一段話一樣:“在休息時間也學習的你,在忙碌中也能擠出讀書的你,在被他人不理解的情況下還堅持的你,才像一只犟龜一樣溫和而堅定地走在通往星辰大海的路上,才執著的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