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把時間當作朋友》,其中關于“效率低”這個問題,剖析的比較深入。如作者所述,“拖延的人”,他們并非不做事,甚至做很多事;他們也并非不努力,只是他們喜歡花很長時間去做簡單的事。
聯想了最近發生的事。公司的公眾號好久沒人打理了,得重新弄弄。打開后臺,果然亂七八糟的,關注后的自定義回復、菜單設置、內容更新,以及最重要的公眾號的定位及具體規劃……自己是怎么做的呢,先做一些邊緣性的事情,比如更換下logo、產品圖、設置一下子菜單之類的,忙糟糟地弄了兩天,疲了,可關于定位和規劃,還沒開始……
所以,實際上我很努力,但只是顯得比較努力而已;而且效率并不高,只是一味地在做簡單的事情而已。
作者說出了一個事實:效率低下的原因,逃避困難。為什么呢?
因為任何事情都有簡單的部分和困難的部分,人們喜歡用幾乎全部的時間去處理簡單的部分,等該處理困難的部分了,已然沒有時間和精力了,于是一拖再拖,最終不了了之。
下面的解讀高級了。
作者說,趨易避難,這種行為跟做事的動機有關。因為人們做的動機,無非獎勵與懲罰,而人的天性偏愛喜歡做簡單的事,而逃避去做困難的事,因為要招致懲罰。
而很多事情并不只有獎勵或只有懲罰,它所呈現出的是階段性的有獎有罰。而受到獎勵之后,是“再次來過”、還是“見好就收”?同樣的,受到懲罰之后,是“從此碰都不碰那件事情”、還是“掙扎著找一個出路”?而絕大數情況下,人們往往只會選擇前者。
所以,很多人以為自己“喜歡做某件事”,很可能只是因為那件事簡單、容易獲得獎勵而已。至于任務中重要的部分(困難),對于“逃避困難的人”來說,則無法完成。而效率,是在任務完成之后來衡量的,所以這才是效率低下的原因。
關于拖延、效率低的問題,終于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