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啟一本新書古典老師的《躍遷》,封面就有很多的名詞,如:“成為高手的技術;實現跨越式的成長;迭代操作系統;升級認知;洞察底層規律;聯機的獨立思考者”。這個時代:信息變多,思考變淺,機會變多,競爭跨界,隨時干擾,永遠在線。每一個個體都在與外界持續交換中,感受到能力進階的壓力與焦慮,希望獲得適應自身成長節奏的知識,并將知識轉變為價值,擺脫“聽了那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的噩夢。
俞敏洪推薦序
用自己的步伐丈量這個時代
如何在這個時代,讓自己從容又持續的成長?。
第一個重要的事情,是先慢下來。不是不做,而是想清楚了再去做。“不要以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縱觀全局,把事情都想清楚,你清楚,再下手去做。這樣的話,即使從最細小的事情開始做,大方向始終保持一致,有序而不亂。
在這個時代僅憑個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先理解時代的趨勢,看到每一個企業、公司都有自己的系統。找到系統的杠桿支點,個人的力量才會被放大。要懂得借時代的勢,借平臺的勢,就像鳥兒借助上升氣流和同伴的拍打翅膀,才能夠飛越大洋。
時代越快,你越要慢下來,用一種戰略的眼光看清楚再動。
第二個很重要的東西,我們一定要閱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來悟。除了閱讀,還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學習,讀書、旅游、交友、拜訪名師、個人領悟,是個人學習的5種途徑。要成為“聯機學習者”,一個人的學習、思考能力都極其有限,整天盤旋在自己的思想、能力、領悟范圍內,很快會遇到瓶頸。
第三個重要的事情,就是用一種投資的心態來看待人生。
投資行為最核心的特點就是需要取得回報,并且最好是成倍的回報,投資人這個思考角度會讓你對于自己的人生使用的,更加淋漓盡致。因為當我們把一個行為當成投資的時候,我們想的就不是盡可能的少花錢,而是盡可能的思考花,這筆錢是否劃算。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一個資源豐富的時代,你要更加謹慎的投資你的時間精力。
“有條不紊地奮斗前行,舒展從容的恬靜人生”。
持續進步是人生必需的,但要用一種舒展從容的態度去做。人生本身應該是安靜的,而非匆忙的。尤其是不能被這個時代牽著鼻子走,要用自己的步伐去丈量這個時代。
羅振宇推薦序
你要讀古典《躍遷》的7個理由
1.幫你省錢省時間。
2.你要理解精進,更需要理解非線性,也就是本書所謂的“躍遷”。
3.選擇決定命運,認知決定選擇。
4.有頭部的內容才能在這個市場里活下來。
5.喜歡答案的人很痛苦,因為他的世界不斷崩塌。喜歡問題的人很歡樂,因為手中的慧劍越來越鋒利。好問題比答案還重要。
6.向人學習的速度遠超向書本學習的速度,聯機不僅可以提問,還可以一起寫作、思考,很有用。
7.古典是“得到APP”的作者,是所謂“得道系”的知識大神,我選作者的標準是:這個領域最好的。
萬維鋼推薦序
鳥類學家想告訴鳥的話
這本書到底應該怎么讀?這經驗,到底應該怎么用呢?對此我有三個意見:
第一是“模仿”和“創造”。只會被動模仿,不能算你學到了,你得主動創造才是真的學到了。巴菲特就從棒球手的訓練中學到一個道理,用在了投資領域,那如果你也把這個道理用于投資,就是還沒有學到家,你得能用到別的領域才好。
第二是“方法”和“事業”。只有大事業才配得上戰略二字。就如你得先有個孩子,才能談得上鉆研育兒科學,先有個事業,才談得上學習方法。
第三是“全面”和“一點”。你真正要做的是一邊是實踐演練,一邊借鑒方法。
真正的序一一作者序
高手的三個境界
在資源豐富的今天,人生不再是戰爭,而是一次次的投資和選擇,這些選擇背后的差異,就是認知的差距。
在這個時代真正的高手,幾乎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既懂得如何驅動自己持續的努力和積累,也懂得借助社會和科技趨勢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所謂這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最明顯的共同特點,就是階段性的非線性成長,躍遷式的上升。
今天我們的教育開始強調個性化,要幸福教育,這是一種進步,我們好歹從工業化的生產式教育走向了從心理學角度看待教育。但真的接觸美國的精英教育后,你會發現他們不僅教這些,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們如何判斷趨勢、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本質上,就是在教他們如何更加輕巧的利用規律的技術。
高手之路分為三個階段:見自己、見世界、見眾生。
第一個階段是“見自己”:你得理解自己的優勢和局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持續的腳走出舒適區,擴大自己的能力。
第二個階段是“見世界”:帶著這些對自己的理解上路,你會碰得頭破血流,你開始理解時代的趨勢、時代的規則,看到各種人生的可能。
這部分就是這本書主要談到的話題。看到趨勢、理解規律、升級心智、自我躍遷,不僅要有高手的認知,還要有成為高手的技術。
第三個階段就是“見眾生”:高手當久了,勝勝負負,你終于理解,要把自己學到的、理解的、堅持的傳播出去,幫助更多的人,這樣才能從高手變成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