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衍堂
扒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的畫皮(一)
幾年前一個坐井觀天,大言不慚,自稱講透《孫子兵法》的不速之客橫空出世。
其印刷品《華杉講透孫子兵法》迅速流入坊間書肆和網上各個角落,飽受無數文盲和土豪的追捧。
不能否認此人在推廣孫子,普及兵學上確實有所貢獻。
然而其書斷章取義,信口開河,千瘡百孔,硬傷連連;
所論所述極大乖違原著語境和本意,
將體用兼賅,包羅萬象的制勝體系,弄成面目全非,不知所云的心靈雞湯。
其人其書實乃辱沒孫子,自曝無知,誤人子弟,流毒無窮。
澄清孫子本義,以正后學視聽,專業弘傳孫子兵學的正衍堂工作室當仁不讓,責無旁貸;
老夫姑且牛刀小試,扒開《講透》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畫皮。
首先,華先生在治學孫子上基本功太差,知識儲備嚴重不足,且備受野雞注家的誤導。
華先生坦言其書脫胎于《十一家注》,又綜合郭化若注本,且尤其推崇杜牧之言,足見其根底淺薄,少見多怪。
古往今來,域外海內,注孫子兵法者多如牛毛,帝王將相,才子學人,猶如過江之鯽,而言之有物的名家經典亦有十數,但絕非都在孫星衍所整理的十一家之內。
做學問不要拿別人的頭銜唬人,王陽明,張居正的注本,老夫尚且不放在眼里,你拿郭化若狐假虎威,何足道哉?
老夫先來給華杉先生普及個常識:在理論研究和實戰應用上可觀的注家有曹操,李筌,張預,施子美,趙本學,何守法,鄧廷羅,山鹿素行,愛新覺羅·耆英,劉邦驥,滕冢鄰,閻勤民,付朝等人;
英文語系國家的兵學研究雖出版物有數百之多,但尚屬嬰兒期,如同爾輩。
杜牧乃至郭化若之徒的注本,錯處頗多,硬傷極大,廢了孫子兵法一半以上的應用空間和實戰價值(此論過于專業,老夫會另文詳述);
現、當代注家諸如陳啟天,李浴日,郭化若,鈕先鐘,吳如嵩,乃至李零,黃樸民,宮玉振,薛國安這些所謂專業人士,雖偶有發明,但其治學力有不逮,見地乏善可陳也。
華杉先生不能對這些注家縱觀遍覽,不能對原著邏輯明察秋毫,不對原著內容融會貫通,淺嘗即止,就吹噓講透孫子,豈非嘩眾取寵,貽笑大方?
其次,華氏解讀《孫子兵法》未能走出傳統訓義、原理和案例方法的俗套,不能從全書和諸篇中的結構入手研究,則不能對原著全面把握,又不能剖判精微也。
《孫子兵法》是陰陽學說在軍事理論構建和實戰指導中的應用,有體有用,有經有權,全面覆蓋且精妙糅合了組織管理和博弈對抗的所有要素和操作流程,并提供了常規和非常規的解決之道。
十三篇內容博大精深,結構巧奪天工,邏輯環環相扣,前后渾然一體,乃是領兵作戰,克敵制勝的超級套路。與現代戰略管理和項目管理的操作流程如出一轍;但《孫子兵法》的高妙之處在于,將戰爭要素在管理流程和博弈對抗中實現了天衣無縫的融合,這是現代管理和競爭理論望塵莫及的。
例如:
《始計篇》論戰略優勢的評估,比較和塑造。
《作戰篇》論戰略硬件資源的準備。
《謀攻篇》論戰略路徑選擇和軟件準備。
《軍形篇》論戰略資源的時空部署。
《兵勢篇》論戰略實施。
鑒于孫子兵法有諸多不傳之秘,老夫點到為止。恰如清初鄧廷羅所說:“孫子一書,如同條,如共貫,原始要終,層次井井,十三篇如一篇,至一篇之中,節有旨,句有義,亦靡不綱舉目張,主賓互見。”
故將《孫子兵法》歸結為若干原理,原則,思想之類,乃是管中窺豹,不見泰山;若以案例注水,則更見淺陋;無奈華杉先生自云所謂的講透,皆難脫窠臼也!155個案例,155個垃圾和累贅也!
《孫子兵法》的結構特性,令全書每一句話,在始計篇中有源,在后續諸篇有流;而且各篇又是陰陽經權對舉的獨特結構,研究書中任何一句話,需要將其置于本篇和十三篇整體框架之下去把握,才能深入理解,靈活應用。
例如華杉先生講“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是你連孫子在原著所詳細闡述的道的主體、客體的構成和特性,實現的方法和路徑,如何應對敵方主道等問題尚未提及和弄清,何“透”之有?豈能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