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文
新生兒排大便次數比大小孩多,也較稀軟,人都說“新生兒是直腸子”,用醫學術語說是“胃腸反射”,吃奶后容易馬上就排便。一般說 母乳喂養 兒每天4~5次以內算正常,以牛乳或配方乳喂養兒每天兩三次算正常,如次數多,又稀水樣,呈竄出、噴射狀,同時孩子又哭鬧得厲害,則是新生兒腹瀉,應看小兒科了。 現在提到的是除上述腹瀉外,孩子每次排大便都哭鬧,同時吃奶差,伴有發熱,細心的母親會仔細看到肛門周圍有一小結節,輕輕觸之孩子哭得更厲害(疼痛),有時紅腫結節潰破后流出膿液,這就是肛門周圍膿腫,孩子每次排大便哭鬧就是此病引起的。 此病多見于新生兒、兩三個月的乳兒,這是為什么呢?
1、新生兒皮膚細嫩,大便次數又多。
2、有的用較粗糙 尿布 ,或是不透氣的紙尿布。
3、最主要是新生兒、乳兒的肛門周圍組織結構特點,即肛門口上方有一個袋樣結構,它的口朝上,在肛門上方直腸四周,多數情況下是閉合的,有時是開放的,這袋狀結構叫“肛竇”,一旦大便稀薄,次數多,大便渣則可進入肛竇內引起炎癥,直腸后方的骨骼叫坐骨,直腸與坐骨之間軟組織少,炎癥蔓延化膿后成為 肛周膿腫 病,有時膿腫破潰進入直腸、陰道、會陰部,由于大便總得天天排,一天多次,糞汁不斷進入膿腔中,成為難以愈合的瘺管叫“肛瘺”,故對肛周膿腫病,務必及早看兒外科,否則小毛病形成瘺管那麻煩就大了。
那么,怎么預防小兒肛門周圍膿腫病呢? 1、新生兒、乳兒所用尿布要求細軟,最好用舊被里或吸水強的布料,應煮沸消毒后使用。特別是女嬰,其外陰皮膚特別嫩又易被大便所污染。冬天尿布用前最好用瓶子、熱水袋暖暖。
2、勤換尿布,排大便后溫水沖洗肛門周圍、外陰后用紫草油擦,或抹用強生粉。 3、發現初生女嬰陰道口有黏液和血,不要緊張,很可能是白帶、假月經,是母親的雌激素留在新生兒體內尚未被滅活所致,過一兩天則可消失。
4、一旦發現新生兒排便哭鬧厲害,又見到肛門周圍紅有小結節,應即去看小兒外科,以免延誤。
寶寶出生后的第一年,只要保證小屁股清潔干爽,一般不建議洗澡過于頻繁。通常情況下,寶寶的洗澡頻率為1-3天,根據季節、氣溫等實際情況,可以適當調整。一周歲內的寶寶,不建議使用沐浴露等清潔產品,因為有可能會引起皮膚干燥。
伯恩產后育兒,幼兒撫觸推拿。
產后修復,子宮復舊,盆底肌修復。
月子護理.催奶開奶排殘奶。
0718-----8989858黃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