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朱嘯虎朋友圈轉發了一則ofo領先摩拜的艾瑞數據,馬化騰為力挺摩拜在朋友圈與朱嘯虎互相嗆聲。
其中馬化騰表態的第一句是“從微信支付看摩拜高一倍多,另外智能機和非智能機未來價值和潛力還是很不同的。”
這句話透露出兩個關鍵點,第一微信支付數據摩拜領先,第二可能馬化騰心急沒有考慮周全,把他能看到微信支付后臺數據這個事也說出來了。而且后來他還補了一句“天天都可看實時數據”。
朱嘯虎朋友圈部分截圖
這件事相當于什么呢?相當于銀行行長可以隨時查看任意一位客戶的存款金額。而根據銀行管理制度要求,即便是銀行行長也不可以查詢別人的儲蓄賬戶。什么人可以呢?政府機關,但也是要在有授權的情況下才能查詢。
也就是說,馬化騰身為“銀行行長”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查詢了摩拜和ofo在微信支付里的數據,他越權做了一次“政府機關”。
如果你覺得馬化騰身為騰訊最高領導人看一下微信支付的后臺數據沒有什么問題,那么是否也可以認為比他級別低一些的管理層甚至微信支付的相關員工也能看到這些數據,畢竟微信支付的用戶個人數據屬于隱私,受法律保護。
今年6月1日落地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安全法》)第四十四條明確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馬化騰在微信支付后臺“天天看實時數據”這個事似乎有些越界。
《安全法》的出臺可以說是為用戶個人信息加上了一把安全鎖,其中就包含用戶的網絡行為信息,如上網的時間、地點、輸入記錄、聊天交友、網站訪問行為、網絡游戲行為等個人信息。顯然,ofo或者摩拜的微信支付數據也屬于個人信息范疇。
因用戶個人信息泄漏造成的危害無法估量,今年3月京東就曾主動查處一個“內鬼”泄漏用戶隱私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鄭某在加入京東之前曾在國內多家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參與泄露的公民信息高達50億條,其中可能包含多家互聯網公司的用戶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馬化騰在今年兩會的七項建議中還做了《關于加強大數據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建議》,“作為重要基石的網絡安全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其中大數據環境下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尤為突出。加強大數據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馬化騰也曾多次公開強調微信支付的安全性,但這一次自曝“天天都可看實時數據”似乎有些令人擔心微信支付信息數據的安全性。
而且有評論人士認為,騰訊作為摩拜的投資人,在資源上給予一些傾斜無可厚非,但微信支付作為第三方平臺,這樣自曝各家企業后臺數據的做法有失妥當。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樣的做法可能會令與微信支付有合作的企業后背發涼,想想看,騰訊可以隨時看到你的交易數據,也就是說你的數據命脈掌握在騰訊手里。如果未來有一天騰訊要進入某個行業,那么看一眼微信支付后臺的數據就能知道該行業的“錢景”。更重要的是,用戶個人隱私也有被泄漏的風險,缺乏安全性。
今天我們生活在數據時代,企業對數據安全的保護一直是強調外人攻不破,但是以往的事件卻告訴我們往往外人攻不破的城墻,潰敗或許會發生在城內。微信支付作為中國最大的支付平臺之一,無論城墻內外都應該做到萬無一失,為社會各界及企業做一個榜樣。
【本文由“科技互聯范兒”發布,2017年0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