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段話:
總是照顧著他人的情緒,總是討好著旁人的心意,不知從何時起,自己生氣別人也不以為然,只當開玩笑而已。我不想在用力的走向別人了,也不想讓靠近我的人過得太辛苦,于是我默不作聲,南轅北轍…
????《好的孤獨》中寫,我們大可以活成我們自己,活得更本色一點,更真實一些,反正還是會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至少你會更喜歡你自己。學會放棄是一件挺厲害的事,放棄一段內耗的關系,放棄某個不甘心的執念 ,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放棄緊握著不撒手的過去,放棄不適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了一些事以后,逐漸也變成了獨來獨往的個性,慢慢的開始習慣一個人的生活,待人依舊真誠友善,但不再過分在意任何人,關注自身的成長,心態平和,淡然,安心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生命是一趟單程線,去體檢,去感受。不為不值得的人和事消耗自己。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我也漸漸學會了以一種更加從容不迫的步伐,漫步于人生的旅途。曾經,我總是急于靠近,用力地想要走進每一個人的生活,渴望得到認同與歸屬,卻往往忽略了內心的聲音與自我邊界的尊重。如今,我深刻體會到,“不再用力去走向任何人”并非冷漠或疏離,而是一種成熟的生活態度,是對自我價值的深刻認識與自我成長的溫柔擁抱。
????我不在意別人說啥,做自己就好,因為你無論怎么做,別人都會給你加注很多不同的聲音,允許一切的發生。我始終覺得,一頓好的關系應該是彼此成就,相比推杯換盞。我更喜歡淡如水的關系,任何人我做到,你來我歡迎,你去我不留,隨緣而不攀緣。
????生活,就像一本厚重的書,每一章節都記錄著不同的遇見與別離。我們總會在某個轉角遇見一些人,他們或短暫停留,或長久相伴,但無論如何,都教會了我們一些寶貴的東西。而“不再用力”,則是教會我們如何在這些關系中保持一份淡然與從容,不再過分依賴外界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也不再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
????我開始享受獨處的時光,那是與自己對話的最好時機。在靜謐中,我能更清晰地聽見內心的聲音,明白自己的需求與渴望。我學會了傾聽,不僅是聽外界的聲音,更是傾聽內心的呼喚,這讓我更加堅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不再被外界的風向所左右。漸漸地,我也就回歸到了獨行,沒有人說話就開始嘗試表達,書寫也是同自己的對話,既是抒發也是自愈。
????自己呆著的這兩天,一點也不孤獨、疲憊,相反,內心很平靜,完全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心情,沒有特別自律也沒有完全放縱,沒有達成大的成就,也沒有疲憊失落。不需要考慮任何人,把自己置頂,也不需要用力走向任何人,做好自己,把生活過好,好像很多東西都會被吸引來,不需要費力去討好。就像我經常給兒子說的一句話一樣: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原來,真的只要全力抵達自己即可。
????同時,我也學會了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與距離。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的節奏與步伐。我不再強求每一段關系都必須緊密相連,不再期待每一次付出都能得到同等的回報。我開始理解,真正的連接,往往源自于內心的共鳴與相互的理解,而非外在的努力與迎合。
????“不再用力去走向任何人”,讓我收獲了更多的自由與寧靜。我更加珍惜那些自然而然發生的相遇與相知,也更加懂得如何在每一次的離別中,優雅地轉身,繼續前行。生活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因為我不再僅僅是一個追逐者,更是一個享受者,享受著每一個當下,珍惜著每一份遇見。
???聚心聚力,充容自己的內心,向上生長,學會愉快的自洽,松弛,不擰巴,在自己喜歡且舒適的狀態里生活。勇敢的做自己,因為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最終,我意識到,生活最美好的風景,往往不在終點,而在沿途。當我們學會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原來,最好的自己,一直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