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苦逼嗎?
苦,也不苦。
當你覺得苦時,也許是你要突破自我的時候到了。人到不適處,必有突破心。
如果你不苦反樂,那么只能恭喜你了,你選對了職業,入對了行,完美的平衡了興趣和工作。
從事運營工作這些年,見過不少企業,也與不少業內朋友經常交流,身處內地八線小城市,環境對運營的友好度,的確不怎么樣,所以,如果你真有心朝互聯網運營方向發展,我還是建議你一頭猛扎向北上廣深。
要想做好運營工作,并不是做好內地八線城市的地頭蛇就可以的。因為互聯網如潮水般的日新月異,越是一線城市,越接近運營與技術的頂端。
但僅從粗淺的知識角度來看,誰又不知道互聯網運營是做哪些工作的呢?誰又不能說出個子丑寅卯呢?
運營知識體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實操,是你在項目上的實踐與孵化出的成果。
然后,要想有拿得出手的成果,沒有運營知識體系的支撐,也是萬萬做不到的。
運營萬變不離其宗,互聯網運營,最本質的路徑是:從流量到口碑(或叫品牌,企業品牌形象也好,個人IP也罷,都屬于這一類),然后從口碑到成交,成交的基礎,在于用戶相信你,覺得你是一個靠譜的人,與你為伍,不一定直接讓你發財,但一定能幫助樹立形象。我以為,這才是運營的本質。
那么,運營日常都要做哪些工作呢:1、內容運營;2、用戶運營;3、活動運營。這都成了運營人與非運營人的口頭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內容運營:是指通過采集、加工、編輯、創造、輸出,以向用戶呈現高質量的、用戶感興趣且對其有幫助的內容,來滿足用戶獲取資訊、知識或技能,以此獲取用戶關注與信任過程。
用戶運營:是指以為網站、APP、小程序等互聯網產品獲取、活躍、留存、轉化(具體指付費)用戶為目標,通過精準定位用戶需求,制定運營方案,采取以人為本的運營手段或策略,以滿足用戶需求,實現平臺收益的過程。
活動運營:是指圍繞內容、產品和用戶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的統稱,可以是為了提升某一項業務指標,可以是為了提升產品的業績,也可以是提升品牌的認知度的過程。開展活動之前,必先明確目標,沒有目標的活動,基本都屬于自嗨。
只要細心體會,不難發現,一切運營活動,沒有不和上面三個模塊相關的,而且往往是相互聯動,系統發力,螺旋上升的。
那么,要做好運營工作,需要具備哪些核心的能力呢?
最重要的,我覺得是“目標意識”。
目標意識是什么?就是你在運營工程中,做任何動作都要有意義,都要為項目或系統產出成果。具體來說,個人覺得目標有四個。
1、轉化
流量紅利時代,所有人都會把用戶增量作為目標,只要增量足夠持續與穩定,從來不用擔心轉化的問題。
隨著用戶認知提升,消費習慣的形成,平臺或產品間對用戶搶占達到白熱化,你會發現,以往按照拉新、留存、促活、轉化為順序的運營目標,以及以此為運營動作次序與節奏的方式開始變得不那么奏效。
加上拉新成本的持續攀升,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向內自省,開始考慮是否服務好已有的用戶,才是運營的首要任務,此時,私域流量誕生了,各家都在自己構建的用戶池里,以社群形式服務用戶,實現精準付費。
2、促活
用戶的活躍,一直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不信你可以看看現在任何規模的企業,都想找到私域流量的高手就略知一二了。
為什么呢?個人覺得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企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用戶基礎,可之前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對用戶進行細分,蘿卜白菜全都在一個菜籃子里,現在強行給用戶來一波細分,不僅成本過高,而且用戶也不一定會埋單,而且高層要求,任何動作不能損害當前用戶利益,導致現有運營團隊在流量增速放緩時,會更加小心的開展針對用戶的運營動作;
另一方面,企業內部運營管理者習慣了以往的方式,只要能入口有活水,后面總能喝到好湯,當要向內考慮服務用戶時,完全亂了陣腳,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或者是因為以往不需要促活,用戶也能付費。
但是,當下的用戶,已然不再是以前的用戶,當海量信息捕過去時,用戶其實是在往后退的,此時,你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手段,推他們一把,讓他們上岸,這樣才有后面轉化的可能。
3、留存
留存考核的不是別的,其實是用戶在你這里的體驗。
體驗不好,自然離開。即便企業主拉著內部團隊惡狠狠的屌一頓,他們也只能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稀爛的平臺、廢材的產品,用戶使用過后,只剩下吐槽一片,你讓我們如何去留存?
所以說,留存其實是一個虛指標,是一個平臺或企業系統運營能力的體現,這項指標應當是加諸于整個項目或團隊的,而不是被割裂的劃分給個別人或一個小團隊。
4、拉新
拉新自然不必說,新用戶穩定、持續的增長,是企業源源不斷向前發展的推動力,用戶的運營與逆水行舟不謀而合,你的用戶不增長,競爭對手遲早就要超越你。
所以說,為了保持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必須時刻關注新用戶的增長。
有了清晰的目標,還得有能力去運作好。那么,怎樣的人,才是最適合做好上述運營工作的人呢?
個人認為,一個有前途、有發展內驅力和前瞻性的運營人員,至少需要具備以下幾項能力,而且重要性排序從高到低依次為:
1、學習力
互聯網發展速度之快,任何人都無法想象。
運營人想不落伍,必須時刻保持學習,最佳的學習方式,首要的就是建立好適合自己的運營人的知識框架體系,然后針對框架里面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一個個的形成自己的經驗。
同時,如果有機會能進入相關圈層,與比自己更有經驗與能力的高階圈層高人學習,以圈層提升自我層級感,實現向上跨越,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以上兩種學習方式,一是向內看自己,一是向外作傳播,必須貫徹一生。
2、執行力
互聯網的運營,很多時候都是在與時間賽跑,搶占的不是你的方法有多高明,策略有多創新,而是你是否總是快人一步,當別人還在考慮要不要做時,你已經開始推廣,你就取得了先機。
運營工作上層是目標導向,中層系統思考,底層是滾動執行。
執行階段的工作很細、很瑣碎,還很系統,每一項業務都必須及時執行,而且執行標準要高。
3、復盤力
復盤是對經驗的總結,善于復盤,會讓運營少踩坑,每少入坑一次,你就比別人多成功一點,日積月累,你的實力就要強于其他人。
對成功經驗的固化,同時也是對平時外向學習知識的檢驗,是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統一的過程,而且還能形成自己的案例作品集,為下一次的職位提升也有幫助,這是百利無一害的能力,是每一個運營人員必須掌握的能力,更是新手入行最快的途徑。
4、寫作力
寫作就不用多說了,任何知識的內化都靠輸出,寫作是最佳的輸出方式。
有人說,現在有短視頻了,可以不用靠寫作來輸出了,但是好的短視頻,哪一個不是錘煉過劇本的呢?
寫作能力強,一來可以加強項目團隊之間的商業溝通,一來可以將自己的經驗形成文本,甚至可以出版成作品,對個人品牌提升也有極大幫助。
互聯網時代,寫作能力的重要,已經不需要我過多解釋了,重要的是平時注重寫就對了。
寫作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有作家曾這樣講過,當你沒完成100萬字的寫作之前,不要期望自己成為高能寫手。
所以,寫,就對了。
5、創造力
運營是特別費腦的工作。
記得前阿里運營小馬魚講過,每年天貓雙11僅一項活動,運營團隊都會策劃100種活動方案,最終從其中挑選出一種最合適的。
試想,沒有極強的創造力,又如何策劃出這么多種活動方案,更多的可能是一個方案運作大半年,更別想一次活動,要策劃100種方案了。
同時,用戶對內容和活動的認知也在提高,千篇一律的內容和活動,最終只會成為用戶眼中的過眼煙云,如何讓自己運營的產品、內容和活動對用戶產生吸引,就需要我們時刻想著去創造,哪怕是對現有活動簡單的創新,只要不是照搬,用戶覺得有新意,就足以體現你的創造力。
但要記住的是,創造并不是每做一項工作,都要從0到1,這樣你不累死,一年下來,頭發恐怕也剩下不了幾根。
6、產品力
運營總有依托,產品就是運營的依托。
我講的產品,不是針對像在線教育這樣的課程產品,這些產品我習慣稱之為內容,判斷是否產品的一個標志就是:它能否承載用戶,能否形成自身的用戶池。比如,公眾號是一個產品,它就能夠形成自己的用戶池。
有產品力的運營,是時刻為產品著想的,每一次運營動作,都會圍繞增加產品用戶量、提高用戶活躍度,不讓用戶輕易離開、推動用戶付費為目標的。
俗話說,運營與產品不分家,就如同一個家庭,事實證明,一個家庭男、女分而治之的,幾乎沒有幸福的。
一個企業,產品和運營分而治之,留給團隊的就是無休的爭辯、無盡的扯皮,是對指標的推來推去,是對各項業務責任界定的搖擺,如此,產品又如何能做到極致?
所以,建議所有運營人,都要適當的了解了解產品,了解產品從想法到落地的全流程,最重要的是了解產品團隊日常工作都是怎樣開展的,以便于相互溝通時,能夠以同理心看待每一次的問題探討。
總之,運營確實很苦逼,但能樂在其中,你也能成王者!祝每一位運營人都愛上運營!
作者|有品先生,穿梭于產品與運營糾葛之中的一只迷途知返的小羊羔。想把自己對運營及產品的一些小感想,一點滴的分享給所有運營人,終究讓運營成為一件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