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定得做,不如開開心心去做。”——這是我對所有事物的想法,不僅限于工作。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
好工作少不了整理術。佐藤可士和從他的工作經驗,配以設計案例,介紹了3個階段的整理術。空間整理術——設定優先級;信息整理術——導入個人觀點;思考整理術——將思緒信息化。
廣告是進行溝通設計的工作,連接商品和消費者的溝通設計。唯有確實掌握商品本質,有效表現,才能制作長留人心的作品。
整理潛藏著足以改變價值觀的驚人力量。若不認清掌握現狀的難處,就不會想要接近事物的本質,進行理性思考。請務必認清混沌的現狀,保持解決問題的心理準備。
1,空間整理術。
·定期更新—防止東西增加
·決定物品的固定位置,使用后立刻物歸原位—保持作業環境清爽
·決定“外框”,統一規格—簡單明了地進行分類
必須決定每件物品的固定位置,并且銘記于心。其實時間管理也一樣,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做某一件事情,形成習慣,才能夠堅持下去。
若要舍棄,必須設定優先排序
1,將物品一字排開。
2,設定優先排序
3,舍棄無用之物
辦公桌四周、計算機、辦公室等等,請從身邊的空間開始。設定優先排序,認清重要事務。最理想的狀態是不但收拾整齊,而且完全掌握物品的擺放位置。
舍棄是與“不安”的戰斗
我們會不會有這樣的經驗,出門前一定備好要用與不常用的物品,滿滿地塞進包包或行李箱。其實是一種“不安”心理在作怪,不曉得會遇上什么情況,所以保有大量物品就能讓人感到安心。從另一方面來說,一旦必須舍棄物品,將涌起一股身無寸縷的恐懼。此外,對于曾經擁有過的東西,將陷入不忍割舍的情緒,難以決心拋棄。
尤其是經過苦難歲月的長輩們,似乎所有用過的一些物品,都不忍拋棄,囤積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而時代在進步,很多以前的物品已經被淘汰了,保留在歷史紀念館里了。這里有對生活的不安,也有不忍割舍的情緒。
宋冬《物盡其用》就是訴說著他母親的囤積幾十年的物品,每個物品都有一段故事,連接著親情,家族的歷史,時代的變遷。這是當代藝術家的裝置藝術,一個活著的藝術,以后有機會再表。
人類的精神極易受視覺左右,視野里的雜物一多,注意力不免渙散。即使自以為可以同時做很多事,終究只能一次做一件事。因此,我們徹底排除視野里的雜物,好讓自己專注于單一事項。
把環境的干擾因素,清理到最低限度,這是對人的情緒進行整理。
2,信息整理術。
信息與空間不同,無法觸摸,但是肉眼可見,只要確實掌握信息之間的因果關系,就能順利解決問題。從雜亂無章的信息,導入觀點,抽絲剝繭。對信息提出觀點,窮究問題本質。
·退一步客觀檢視
·首先舍棄自以為是
·轉換觀點,從各角度觀察
3,思考整理術。
因為既非文字,亦非影像,甚至無法以肉眼辨識,必須巧妙地將腦內的東西引導出來,加以組合。關鍵是將思緒信息化,只要將原本看不見的事物可視化,其后就跟“信息整理術”的步驟相同。
·將自己和對方的思緒置換成語言
·建立假說,大膽向對方提問
·思考時要對于別人的事情視如己出
優衣庫UNIQLO案例
相信很多朋友對優衣庫不陌生。不少朋友的衣櫥里會有幾件優衣庫的單品,打底衫,針織衫,襯衫,睡衣等等。簡單實用,色彩豐富,易搭配,質量好。閱讀此書才知道優衣庫的理念是如此。
“衣服是服裝的零件” UNIQLO與其說是‘服飾公司’不如說是類似于販賣螺絲和釘子的零件公司”。“怎么組合都是消費者的自由”。
一般的服飾品牌,比起物品,多半是提供諸如時代性的氛圍,UNIQLO的主張——并非強迫消費者接受其氛圍,而是淡然地制作零件,有一種跟其他品牌截然不同的獨特性。
UNIQLO 一方面想盡各種方法壓低成本,創造低價格且高質量的高水平成本表現。而為了達成該表現,UNIQLO致力排除“多余”。一方面,從公司內部結構及生產體制優化等所有面向來看,爆炸性的成長速度肯定是合理的結果。優衣庫在全國主要城市遍地開花。
整理的最終目的是要讓人時刻保持清醒的精神狀態,以做出最迅速準確地決斷。愉快而迅速地做好工作,不但讓他人開心,自己也感到快樂。
2015.12.28
謝謝閱讀!
公眾號:瑞亞子 ruiyazi9
微博@瑞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