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就繪本來說,她是一個非常好的載體,幾乎2歲開始,我們很多想傳達給孩子的東西,都可以通過一些特定的繪本進行更好的傳遞,而且更溫暖。比如《魚就是魚》讓我們更接納自己。
在跟孩子讀繪本的過程中,孩子的好奇始終是一個核心,我們想讓他去感知的要作為配合,任何一本繪本,作為戲劇課的選材,課堂上都會經歷三個階段:
1.發(fā)現了什么?在我們共同看到的這一副圖畫里有什么?孩子作為發(fā)現的主體,會告訴我們他的發(fā)現,他的感知,這些都彌足珍貴,比如藍色的石頭,紅色的太陽,小青蛙等等,這樣都是孩子的發(fā)現。在這個過程里,我們肯定每一處細節(jié)的發(fā)現,孩子開始建立圖畫的元素組成結構,和初步的結構意識。我的引導是讓孩子的表達慢慢更完整,更充分,啟迪孩子發(fā)現更細微處,更遠的地方,更近的地方,從圖畫里幫孩子建立景深的概念。
2.發(fā)生了什么?比如圖畫里在進行什么樣的對話?從前一階段我們輔助孩子發(fā)現的故事的基本組成,開始啟迪孩子想象故事的情節(jié)。這里要注意,繪本原本的故事并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繪本的魅力之一,是我們的孩子可以根據圖畫和想象,創(chuàng)造出他們心里的故事,這個過程,是我們課堂的核心,是每一個孩子的創(chuàng)作。每一個故事都美好奇妙的,有故事元素的發(fā)現,情節(jié)的想象,甚至人物定位,孩子們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
3.如果你是誰?基于前兩個階段的啟迪,孩子們都發(fā)現了自己心里的故事,有了特定的事物關系,那么我們就可以讓孩子溶于自己的故事,豐滿自己的想象,孩子擔任自己故事里的角色,開始獨立的表達,這個時候往往孩子會有更深的思考,更加豐滿的想象,更有表達的欲望,甚至爭先恐后。
這三個階段,占到了每一本繪本的四分之三的,到最后我會把繪本原本的故事講給大家,但這只是一個沉淀和休息,我們的孩子在前面的階段里,得到了很好的體驗和訓練。繪本戲劇的課堂不是為了排出一臺我們喜聞樂見的戲劇,而是課堂上每一處細節(jié)的互動,每一處自主的表達。
大家在家里給孩子講故事,也可以參照這三個階段,豐滿孩子的晚安故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