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看導航時,突發思考,這不是和戰略看羅盤一樣?
我們開車開導航時,是先輸入出發地和目的地,導航為我們自動匹配路線,我們可以選擇路線短的,也可以選擇紅綠燈少的,還可以選擇時間快的。
這個過程,不就是基于企業的現狀和規劃,做的戰略起點和戰略目標。
但是,在開車行進過程中,我們會看到下面這樣的畫面,就是一條又一條具體的選擇,這和我們實現戰略目標的過程原理是相同的,戰略目標之所以能實現,得益于拆解戰略目標、規劃戰略節奏,在每次十字路口,面臨選擇時,有了導航,就有了選擇的標準。
但是,即使有導航,我們也經常走錯路。主要原因,我覺得有兩方面:
(1)走神、不用心
(2)不會看導航
對于第一種,有能力但不用心,是很容易走彎路的,這也是我們在實現戰略目標過程中,需要去警惕的。
對于第二種,有心,但是看錯了羅盤。
如下圖,導航的左上角的目的是,讓你看到下一次需要抉擇的路口,讓我們提前做好準備。其實實現戰略目標的過程,也是這樣,圍繞最終目標,我們的目標是分段式的,除了走好現在的路,還需要看到下一步的路,并提前做好規劃,避免走回頭路、走彎路。
導航的圖中紅色圈圈,就是提醒我們不要犯規,我們在實現戰略目標的過程中,一定要界定好,哪些是我們要去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并且做好平時的提醒,避免最后實現了目標,卻違規太多,得不償失!
導航最右邊的進度條,就是提醒我們完成進度,根據我們現階段團隊的狀態和能力做好應對和調整,特別是長途開車,進度條尤其明顯,因為我們要避免疲勞駕駛,危險駕車。
導航左下角,這是數據看板,預判我們到達的時間,還需要的時間和里程,這個用在戰略執行過程中,尤其有效,我們做戰略復盤時,就需要復盤其中的關鍵指標,剩下到達目標的時間,預計多久達到,以現有的速度是否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目標?
除了埋頭開車,走好每一步,開好每一段,我們還要時刻關注過程中,是否有更好的路線。如下圖,如果我們是一個目標感非常強的人,就應該這樣,時刻調整自己的節奏,選擇正確的路線。
以此聯想,我猜測,司機、外賣小哥哥、代駕行業,大家的離職率是比較低的,因為,他們每天的目標感都非常強,司機是送乘客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外賣小哥哥就是送外賣從不同的餐廳到不同的顧客,代駕就是送喝酒乘客從喝酒地點到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