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斷斷續續地看這本書,終于看完了,結局卻還是給我留下了一個小小的疑問:到底莫琳在初見哈羅德的時候,說了什么,導致當時的他和她以及年老時回憶時的他和她,都忍不住捧腹大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很多答案是,哈羅德說“你好”,莫琳回應“你也挺好”。其實,仔細想想,也許說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兩個人能夠彼此理解,在很平常的話語中找到共同的笑點。
這本書的故事結構挺簡單。哈羅德是一位退休的老人,在無聊的退休生活中收到20年未見的好友奎妮來信。奎妮得了癌癥,哈羅德本打算寫信向好友告別,但是在投信的路上,哈羅德的心理發生了變化,加油站女孩也給他注入了信仰的力量。哈羅德決定徒步去看望奎妮,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好友可以活下去,他花了87天時間,徒步627英里。這是一個在路上的故事。
細膩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可能是作者是女性的緣故吧。她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路上的景色、哈羅德心理的變化以及哈羅德在生活中遭受的苦痛與掙扎。哈羅德年幼的時候母親離開了他,作者描述小哈羅德的心理寫道“哈羅德躺在床上,用盡全身力量傾聽,小小的身體繃得緊緊的,感覺自己已經不再是人,成了寂靜的一部分。第二天早上,小小的屋子滿地都是母親的衣服,像極了一個個空蕩蕩的母親。”這樣的描寫巧妙地勾勒出,年幼的孩子,在母親離開后的沉默恐懼以及悲傷。
莫琳的愛是哈羅德悲慘童年的救贖,在哈羅德與莫琳初見的場景里,作者寫道“他的整段童年時光都被剪掉了,只剩下他和她。他知道無論發生什么,他們的路都已經連在一起了。他知道自己會為了她做任何事情。”哈羅德與莫琳,曾經有過很快樂的時光,但是一切隨著他們的兒子戴維的出生改變了。哈羅德由于童年的經歷,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能成為一個好父親。戴維自殺以后,哈羅德也沒有與自己的兒子告別,莫琳責怪哈羅德,逐漸與他漸行漸遠。如果沒有這一段徒步旅程,莫琳與哈羅德會在沉默中相伴走過他們的一生。哈羅德在路上經歷了心理情感的變化,但是對于留在原地的莫琳,她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最終,莫琳原諒了哈羅德,認識到被她忽略的事實,即哈羅德也在努力做一個好父親,對于兒子的離開同樣悲痛。
在故事的最后,莫琳對哈羅德說了“我愛你”,把哈羅德從見到奎妮的糟糕狀態中解救出來,并且陪伴著哈羅德與奎妮進行了告別。故事的最后作者寫道“他們又一次牽起對方的手,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越走越遠。只是剛走了一半,肯定有誰又想起了那句話,再次激起一輪狂笑。兩個身影就這樣拉著對方的手,站在海邊,在笑聲中搖晃。”這樣的畫面,可以想象出愛、陪伴以及理解,對于步入老年的人來說,有了這些,也不需要其他什么的吧。
總是以為遠方可以救贖自我,也許真能救贖自我的,往往就是身邊之人的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