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2周歲了,我也當了2個月的奶爸。分享一下其中的體會和思考。
1、辭職在家當奶爸需要勇氣,承認當全職奶爸更需要勇氣。
阿姨突然撂挑子,給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我剛到新單位才2個月;一個較大的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老婆也忙得要死。
權衡再三,我辭職了。有對新同事和新公司的愧疚,公司和項目正需要人的時候我卻突然撤退了。有忐忑不安,作為一位男士不工作卻讓老婆在外打拼;有偷偷的松口氣,連年假都很少休的我居然可以休息了(當時不認為帶寶寶有什么難的)。
當時就有好友說我瘋了,說我腦子進水了。
傳統觀念都是男主外女主內,我也是這么認為的,所以剛開始我自己內心就調試了好久,畢竟陪孩子沒有什么明顯的效益產出。
本來陪伴孩子是一件好事,結果反而心虛。
沒道理啊,所以我現在廣而告之——我是全職奶爸。
2、當媽媽真的不易,當全職媽媽更不易。
原來認為不工作在家多好啊,可,從辛苦角度來說我寧愿選擇工作。
你得自己一個人處理孩子的所有事情,收拾屋子,買菜,做三頓飯,陪孩子做游戲,陪孩子閱讀,陪孩子遛彎,伺候拉屎啦尿,洗衣服,給孩子洗澡………晚上還要喝夜奶,不僅僅是做到還要做好 。剛開始的幾天我是崩潰的,好在后來逐步的上道。
雖然如此我還是寧愿選擇工作,陪伴孩子是24小時全天候斥候,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上班的話好歹有轉換的時間。在家呢大部分時間只有我和孩子兩個人,上班好歹能和各種人打交道說說話。在家呢我需要飽滿的情緒需要不停的微笑,上班時呢我可以有情緒可以不說話。上班的時候你的辛苦付出是能看到收獲的,陪伴孩子是沒有明顯的收益的……
沒有親自的踐行真是體會不到的。呼吁爸爸們多分擔點,而不是只是負責下班回家后陪玩。
3、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就能改變什么嗎,對孩子的成長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小時候也沒覺得爸媽陪伴我們時間特別多呀,我們不也這么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過到現在嗎?
這個我也不知道
引用書里的一段話自勉吧
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為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的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對這段話很有感觸
4、孩子讓我重新思考我的未來
為什么要孩子?其實很多人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包括我自己,我原來是喜歡孩子但是我不愛養孩子。難道要孩子就是為了生命的延續,難道是為了老來時不太孤獨有人養老?在糾結中,在我們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孩子就這樣誕生了。但好像除了多一分喜悅多一份責任之外我們的生活好像并沒有太多的改變。還是一如既往地加班熬夜,瘋狂工作。
我要什么樣的生活?是“活在當下”還是“為了未來”?是為了孩子有個美好的未來、能有更好的教育、能有更好的物質條件繼續現在的工作生活狀態,還是放棄對未來的一部分安全感活在當下、花更多的時間好好的陪孩子,和他們一起成長。當然這兩者并不是說是完全矛盾的,只是要去更好的平衡。
這段時間讓我徹底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這些問題,雖然不能說想得很明白,但至少有大的方向了。就像上面那段話說的一樣,孩子在促進我們的成長。
我也是有種開悟的感覺,也由此打開了很多的鏈接。
5、很理解要二胎的父母們
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孤單了。每天2次在小區廣場活動的時間是孩子比較撒歡開心的時間,終于可以見到其他小伙伴了,他們之間在這個歲數其實并沒有太多的交流,但在一起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互相地追逐、互相的搶玩具、一起吃東西,一個孩子坐地上了其他也跟著坐。總是像跟屁蟲一樣的跟著哥哥。在家就2人,大眼瞪小眼。
6、陪伴不是簡單的在一起,要專注要用心
陪孩子我以前經常是人在心不在,陪孩子玩時比較糊弄,玩一會兒呢就看看手機打打電話刷刷微信或者干點其他什么的,根本不專注和用心,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他都能感受到!
在家就斷網吧,專心陪伴。
珍惜和孩子一起的時光,寶寶的快樂就是我最幸福的事。
7、所有你需要的東西其實一直都存在,只是需要你去尋找。
現在的時代真是太方便了,不會做飯找App。
不知道陪孩子玩什么游戲找 App
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找App
不知道給兒子唱什么兒歌找喜瑪拉雅APP。
只要你去尋找,你需要的都會在
最后說下2個月的收獲吧:
1、孩子笑容的時間明顯提升。
2、孩子的生活節奏較為規律了
3、養成了一些好的習慣,比如睡前刷牙,飯前飯后洗手
4、最需要改變的三餐的用餐情況有明顯的改善。
以上就是我2個月奶爸生活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重點來了
其實這篇文章我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以下幾點:
1、孩子一切都步入正規了,我有時間了。可以承接方案的前期策劃、項目的現場執行,如果是外地的更佳,真有些憋壞了。
2、以前欠我飯的趕緊約起來,當然我會帶著寶寶。
3、各種好的社群活動可以多推薦給我,我是海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