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慈悲心如何治愈羞恥感
自我悲憫即坦然面對自己的痛苦并產生共鳴,在乎并善待自己,對那些痛苦和缺陷抱有客觀,理解的態度,認識到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
孩子在成長的某一階段會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刀槍不入,但是遭受虐待后,這種所向披靡的感覺會立即消失殆盡。
很多童年虐待的受害者都是圖,重拾這種無往不勝的感覺。他們高筑心墻,努力的找回曾經能夠掌控一切的感覺。
讓自己變得強大并不能消除兒時遭受虐待帶來的羞恥感。事實上,他們無法變得真正強大,除非用慈悲心,消除內心的羞恥感。
你已經在自己身上看到施虐者的影子,或者你已經覺察到自己依舊受著同樣的虐待,或者你已經發現你正在用施虐者對待你的方式對待自己,如果你在兒時受到虐待或漠視,而且已經確定自己正在遭受羞恥感的折磨,那么你很可能正在重現虐待循環。
最好的方法就是沉浸在慈悲心之中耳置可能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慈悲心如何消除羞恥感
慈悲心能夠撫慰個體內心的傷痛,抵消羞恥感持續不斷的消極影響。
慈悲心在這幾個方面有助于治療: 關注,理解,認同,傾聽,證實,關心,在乎,尊重,慰藉。
悲憫是觸碰和感受他人的痛苦,自我悲憫則是觸碰和感受自己的痛苦。我們要像對待遭受痛苦折磨的所愛的人那樣,認識、接納和支持自己。
練習: 悲憫自己 ?1想一想你身邊最具慈悲心的人。2想象自己可以像他一樣悲憫自己。
練習自我悲憫的益處: 坦誠面對、接受、重新建立和自己的聯系、理解、不再因為受害而責怪自己、原諒、善待、與他人交往,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