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只有擺脫羞恥感才能走出童年虐待的陰影
羞恥感根植于創傷經歷是的
從心理層面上來說,受害者因自己的軟弱而責怪自己。
羞恥感會讓受害者害怕被曝光。
羞恥感,可以說是受害者所擁有的一系列癥狀的核心。
對在童年時期遭受過虐待的人進行治療,需要多管齊下,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免受羞恥感的折磨。
悲憫自愈
治療過程中使用的首要手段就是慈悲心。
所有的虐待都源于對自己和他人喪失慈悲心。
悲憫自愈項目會指導你培養自己的慈悲心,使你不再以自責,批評的方式對待自己,從內心深處悲憫自己,也會讓你理解自己之前的行為,原諒自己,由于被虐待而產生的不良行為。
當從羞恥感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你會突然覺得世界是那么清晰,你不再是孤立無援和低等人一等,你會覺得你是世界的一部分,并且與他人平等,好像生活的大門重新為你開啟。
羞恥感為何如此折磨人
羞恥感是一種靈魂之殤。
內心充滿著羞恥感,以致做出自暴自棄,自我破壞的行為,由于對虐待經歷感到羞恥,才讓他們行為失常。
羞恥感的各個層面
權威人物假借“管教”或“懲罰”之名,對孩子進行身體或情感上的虐待,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讓大人失望了,因而覺得更加羞恥。
“投射”也可能是兒童虐待涉及羞恥感的一個層面,很多施虐者會在暴行中,把自己的羞恥感投射到受害者身上。
受虐事實的曝光也會引發羞恥感,尤其在被曝光曾遭受過性虐待時,羞恥感最為強烈。
任何一個受害者都會因為傾聽者的負面反饋而感到羞恥。
當受害者不得不向警察或其他權威人物講述自己的遭遇時,也會受到可怕的羞恥感折磨。
受害者還會為自己應對受虐經歷的方式感到羞恥。
羞恥感具有多個層面:
1、有虐待本身以及感到自己無助,無為帶來的羞恥感。
2、孩子覺得自己辜負了父母或其他權威人物而產生的羞恥感。
3、施虐者投射而來的羞恥感。
4、受虐經歷被曝光后帶來的羞恥感。
5、為擺脫羞恥感而酗酒,自殘,虐待他人,或采取其他破壞性手段造成的羞恥感。
治療過程需要時間,耐心,理解。
羞恥感不是一種單一的情感體驗
羞恥感是由多種情感和經歷交織而成:
被羞辱的感覺
無力感
體無完夫的暴露感
有缺陷或低人一等的感覺
異化和孤立的感覺
自責感
憤怒感
作為次級反應,恐懼,疼痛,悲傷和憤怒可能伴隨或緊跟著羞恥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