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雪之人
暑假時,我們在大連住,鄰居是一對退休的大學教師夫婦。
女人很面善,說話輕聲軟語地,需要仔細聽,大概是南方人的緣故,身上多了份南方女人獨有的溫柔魅力。
我叫她嬸兒,稱她的丈夫為老叔,其實初見面時,我覺得她不過五十歲左右,就叫她大姐,她很不好意思地笑,說她馬上六十了,她丈夫也六十多了,于是換我很不好意思地夸贊一番,說她實在年輕,后來便改叫嬸兒了。
嬸兒是個很愛美的女人,每次見她都穿著長裙,不管是侍弄菜園,還是遛狗散步,都打扮得很好看,有時近看,還畫著妝。十分優雅得體。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說到,“有一種女人,那是無論白天黑夜都在做夢的女人。她們的心性悟覺實在是高。哪怕是面對貧瘠和粗糙的生活,依然能孕育出豐沛的想象力與無邊的渴望,于匱乏之中自己紡織錦繡。
那卷曲著歲月卻十分奇特地養出了一分蕙質蘭心和空谷幽香。她們以自己真正的修煉造化出那一份后來的優美與高貴,借以抗住各種沉淪因素對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的盤剝,銷蝕。從而無論作為故事還是作為風景都留給人雋永深長。”
鄰居家的嬸子,就當如此女人。
而她的丈夫,也是位高大英俊的男人,很魁梧,方臉,長得白凈,氣質很好。兩人退休后,就在這里買了房子養老。他們在一起總是透著恩愛和諧,我每每看著,都不無羨慕地感嘆著歲月靜好啊。
我們剛開始裝修時,他們夫婦便過來串門,熱心的提著建議,讓人感覺很溫暖。因為我們只是偶爾暑假會過去住,物業的灑水車,每次都只澆路兩邊的樹,深處的就不管了,所以前院的幾棵果樹,就拜托他們幫忙照看,天干的時候老叔就給澆澆水。
我們每次回去時,都會給他們帶些天津的特產之類,老叔老嬸很客氣,老叔喜歡畫畫,還送過我們一副他的得意之作,附加一張嬸兒親手做的四葉草的書簽。而家里的菜,更是讓我們沒事就摘著吃,反正他們也吃不完。
于是,他們家院籬笆上的絲瓜,因為長到了我們家,有的都老成了絲瓜種了,也沒被摘下來吃掉,看來確實吃不完,老公就不客氣地讓我炒了兩次。每次我都把肉切好,準備工作做好,然后拿著剪子到院子里剪絲瓜,再快速地去皮、切片、下鍋炒,絕對地新鮮出爐。老公一邊吃,一邊不住地稱贊“就是比買的好吃!”
材料:
絲瓜、雞胸、鹽、料酒、淀粉、白胡椒、姜。
做法:
1、絲瓜去皮洗凈切片。
2、雞肉洗凈,切片,加鹽、雞精、料酒、淀粉碼味。
3、開大火,油燒熱,下老姜片熗鍋。
4、下雞肉片翻炒,斷生后鏟出。
5、余油加入絲瓜片,翻炒。
6、加入少量水,炒熟。
7、加入豬肉片翻炒,加入鹽、白胡椒拌勻,關火。
喜歡蒜味兒的也可以在出鍋前加一點蒜末。
炒絲瓜的做法很簡單,重點在于選擇合適的食材進行搭配,既不能掩蓋絲瓜原有的鮮嫩風味,又要讓整道菜組合出別樣的味道。總得來說,絲瓜還是很百搭的,比如:海米、香菇、白蘿卜、雞肉、豬肉、蝦仁等等。
如何挑選新鮮絲瓜:
1、挑選形狀:要選形狀規則,外形勻稱的,兩頭一樣粗,不要選瓜身局部腫大的。
2、看表皮:看看表皮沒有腐爛破損,最好有花,帶花的絲瓜一般比較新鮮。
3、看紋理:看看絲瓜的紋理,紋理細小均勻的是比較嫩的,紋理很清晰的比較深的是比較老的。
4、用手摸:摸一下絲瓜,絲瓜有彈性的是新鮮的,無彈性的不新鮮,太軟的也不新鮮。
5、看色澤:新鮮的絲瓜顏色為嫩綠色,有光澤。老的絲瓜表皮無光澤且紋理會產生黑色。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遠親幫忙不如近鄰幫忙來得方便,尋求鄰居的幫助是最簡單,也是最為便利的,只有平時與鄰居和樂的相處,才能獲得“鄰居”這條幫助管道,而這離不開平日的友情積累,大家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一盤小小的絲瓜,其實蘊含了很多道理。一粒種子春種秋收,一段人情又何嘗不是因果規律。與人為善,才能收獲福報。與人為惡,自然朋友越來越少。
人的一生只是彈指一揮間,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只是幾十年,所以,我們與他人相處的時間也是很短暫的,在這樣一個短暫的相處日子里,我們應該珍惜,多看看別人的好處,對別人要寬容一點,善意理解一點,要求少一點,那么我們自身就會更多地快樂。
人和人相處,都要以一個平常的心態來對待,這個世界離了誰都照常運行,誰離了自己都能活。所以我們要想快樂生活,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就應該與人和睦相處,多一點寬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關懷。家庭是這樣,鄰里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