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這篇筆記,你就無需再買這本書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實用的、指導讀者如何更有效的閱讀的書籍。這本書的中心思想非常簡單、結構也非常清晰,但作者通過將這本書寫的更長、更豐富,讓讀者在獲取閱讀技巧的時候,也能同時運用在實戰中。所以盡管它是一本好書,但我卻并不建議每個人都去讀。大家需要的只是了解這本書給出的閱讀原則、閱讀方式,并在以后的閱讀中勤加鍛煉。
一、閱讀的藝術
1. 閱讀的目標
閱讀的兩個目標,一是獲得資訊,二是增進理解。第一種只能增加我們的資訊,而不能增加我們的理解力。第二種是在不了解一本書的情況下,在讀者與作者雙方理解力不對等的情況下。通過讀者的個人努力,將這種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內。
在以增進理解為目標進行閱讀時,閱讀這種學習方式,又分為指導型和自我發現型的學習。而本書討論的,就是自我發現型的學習。
2. 主動的閱讀
主動的閱讀需要提出四個基本問題,并自行尋求解答。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么?
(2)作者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3)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
以本書舉例:
(1)這本書將閱讀分為了四個層次,并分別探討了在不同層次中相應的閱讀方法。
(2)作者認為,讀者應該主動的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提出問題,并尋求解答。在閱讀后,應該在理解了的前提下,進行評論。
(3)有道理。都有道理,但不太全面。在后面半本書中,敘述讀各種不同類型書的方法時,一是比較啰嗦,幾乎都是舉例子,二是方法不太具有可行性。
(4)可以讓我在以后的閱讀中,時刻提醒自己提出問題。
3. 轉化為自己的想法
在讀過書之后,應該將作者的想法轉化成自己的思想,并親自表述出來。說不出來就不能算是真正理解。
4. 培養閱讀的習慣,由規則中養成習慣
閱讀時應有一個好習慣。這個習慣就是指將所學到的閱讀技巧應用到實際閱讀過程中的習慣。在不斷的反復使用中,將這樣的技巧漸漸化成習慣。
二、閱讀的層次
1. 閱讀的第一個層次:基礎閱讀
(1)先看書名和序言、副標題,或其他的相關說明,然后將書進行歸類。
(2)研究目錄頁,對書的基本結構有一個概括性的而了解。
(3)檢閱索引,快速評估一下這本書涵蓋了哪些議題的范圍,以及所提到的書籍種類與作者。
(4)閱讀出版介紹、廣告文案、宣傳文案。
(5)從目錄當中挑選幾個與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讀。如果這些篇章在開頭或結尾有摘要說明,就要仔細地閱讀這些說明。
(6)跳躍式閱讀,尋找主要論點的訊號,留意主題的基本脈動。最后閱讀后記。
2. 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
2.1 簡略的閱讀
(1)先看書名和序言,特別注意副標題,或其他的相關說明,然后將書在腦海中進行歸類。
(2)研究目錄頁,對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3)檢閱索引,快速評估一下這本書涵蓋了哪些議題的范圍,以及所提到的書籍種類與作者。
(4)閱讀出版介紹、廣告文案、宣傳文案。
(5)從目錄當中挑選幾個與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讀。如果這些篇章在開頭或結尾有摘要說明,就要仔細地閱讀這些說明。
(6)跳躍式閱讀,尋找主要論點的訊號,留意主題的基本脈動。最后閱讀后記。
2.2 粗淺的閱讀
(1)關注自己理解的部分,不要因為一些暫時難以理解的東西而停頓。
(2)快速閱讀一部陌生的書籍,盡量選擇默讀,避免閱讀過程中視線的逗留或倒退。
(3)學會判斷一本書的難易程度,以此決定自己的閱讀速度。
3. 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
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
(1)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做分類;
(2)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什么;
(3)按照順序與關系,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之后,再將各個部分的綱要也一一列出。
(4)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
(5)詮釋作者所用的關鍵字,與作者達成共識;
(6)從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論述,重新架構這些論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在未解決的問題中,確定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分析閱讀的第三階段:
A. 智慧禮節的一般規則
(9)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1)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和個人觀點之間的不同;
B. 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4. 閱讀的第四個層次:主題閱讀
(1)找到相關的章節。在主題閱讀中,你及你關心的主體才是基本的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
(2)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3)厘清問題;
(4)界定議題;
(5)分析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