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王的第16篇原創文章,歡迎關注、挑逗、吐槽和拍磚(共3300多字,看完需要用點智商。)
-以下,是我的二次學習總結,希望對你有用-
有人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社群;有社群的地方,就有群主。
天生木訥的郭靖,憑什么勾搭到一個聰靈機智的白富美呢?還能當“愛我中華、守護邊疆”襄陽分群的群主數十年。渾身惡臭還貪吃誤事的洪七公,憑什么讓黑白兩道都十分敬重?還能當天下第一微信群丐幫的群主呢?
一,你不天生木訥;二,你不渾身惡臭,為什么你不能當一個群主呢?
(其實,我也不能當一個好群主。那我們來一起來學習吧,孩子。)
如果你是江湖上一個普通BOY,擁有某項技能如玩玩音樂、某項產品做小生意。但,現在玩音樂都得買有粉絲、做生意推廣成本那么大?
怎么才能打通人生的上升通道,當個好群主!
那就和我一起收藏一本秘籍《150粉絲秘籍左右互博術》,那為什么是150呢?
著名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曾經刷過一次微博,提出“150定律”,該定律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推斷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約是150人,而精確深入交往的人數大約是20人。這些由大腦新皮層的應對能力決定,我們的大腦會自動帥選過量的人和信息,和低效的傳播,對人和信息進行排列組合、優先考慮,其余信息打入冷宮。
“150定律”還告訴人們,每一個人身后,大致有150名親朋好友。如果贏得了一個人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150個人的好感;反之,如果得罪了一個人,也就意味著得罪了150個人。
在求職過程中,接觸不同的人,贏得對方的好感,從而快速加到對方的微信,擴大人脈關系網。
不知不覺,這個150人是多么重要。
所以,我們就努力找到人生150個鐵桿粉絲,拉個微信群用心經營這社群,鮮紅的橫幅掛起:為做好“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群接班人而奮斗,從日常技能經營“事情”上升到經營“個人人格”,人脈關系的核心是從“一顆服務的紅心,一手價值體現的準備”,你既有誠懇的服務,又有核心的技能體現,比以前的隔三差五情歌吃飯攢人氣搞關系實在靠譜許多。
我認為打造優質社群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服務型產品,要抱著服務的態度,而不是急功近利謀求變現,只要能服務好150個社群會員,讓他們看到你的用心與專業,口碑將會成為你的左右互博術,帶來更大回報。
看重日積月累的沉淀,總會被回報坦誠相見。
最近,蹲點了不少微信社群,也看到不少社群的成功,讓我更加認同了這樣的一些心態。
舉個例子,一位我關注許久的從事策劃行業的同行,常年不停休、孜孜不倦的在公眾號、知乎、博客、今日頭條等各大自媒體平臺,發表有關“傳統企業如何借勢互聯網轉型”或者“新媒體營銷如何布局”等干貨,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粉絲,運營起了社群營銷(PS:我有在她其中一個小群)。
我們先不過問這些內容是否有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在為自己發聲的同時,也為一些為此困惱的企業啟發思想,并因此得到認可,認可她的專業,更認可她這份持之以恒的心態。
因此,不少社群成員成為她策劃公司的客戶。
那么問題來了,從運營角度,如何經營好一個社群,我認為需要掌握以下六脈神劍。
第一劍,有武功秘籍可以學,有師傅可以模仿
微信群應自帶某種價值自生式輸出生態系統,它既能滿足成員的某種價值需求,又能給運營人帶來一定回報,才能形成良好循環。
“兄弟,你為什么加入郭靖的社群?”
“因為他的生性單純剛直,重孝義、勤奮、愛國的俠之大者精神,鼓舞我。我也想保家衛國。”
“嘿BOY,你為什么加入洪七公的社群?”
“因為他有神功。學了他的神功,我出身卑微,也有飯吃。”
為什么加入你的微信群?那是因為群內可以互推,同行交友,跨界合作,結交高質量朋友;
為什么加入你的寫作群?那是因為希望從你這學習到寫作技巧,看到成為寫作大咖的捷徑或者方法。
為什么加入你的寶媽淘客群,那是因為希望從你這邊可以拿到購物的優惠券,減少成本輸出。
所以,我認為一個優質的社群應有以下基調:
1.優質內容討論,促進成員進步,有武功可以學;
2.優質大咖潛伏其中,促進成員結交高質量朋友,有師傅可以模仿。
第二劍,具有一個活躍氛圍、鼓舞人心的社群領袖
社群成員的角色來自五湖四海,他們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學生、還有的是賢妻良母、他們各自的訴求不一,相互影響和轉換。
要吃好大鍋飯,的確眾口難調。
這些成員中,最核心的莫過于社群的群主,群主是做好意見領袖的最佳人選。
他即是一個思想傳授者,為成員打雞血。如郭靖主持微信群年度大會,獻主題詞:射雕引弓塞外奔馳,笑傲此生無厭倦,多么勵志、多么無敵,瞬間點燃成員情緒,眾志成城,大喊一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他又是一個樂觀鼓舞者,為成員添加生活情緒。如洪七公精明豁達不拘小節,是個吃貨,還是一個愿意分享的吃貨,在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有這樣的群主,怎么會擔心沒飯吃呢?
所以,一個群得有幾位這樣的意見領袖,能帶動其他成員,激活出更有深度的火花。
第三劍,幫有幫規、群有群規,得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文化
首先,任何群體,無規矩不成方圓。
如,別看丐幫微信群眾那么多,但是繼任新任幫主要被眾成員吐唾沫,你看這么匪夷所思的群規,讓人心生惡心。洪七公這個群主也是當得讓人心疼哦。
我曾混跡一新媒體采購資源群,群主十分依群規辦事,只要看到發廣告者便踢,絕無商量機會。所以,這個群的氛圍是相對“殺無赦”、“純潔”的一個——其實,我因此被踢了出來,及時我已經發了廣告紅包。
其次,我建議社群氛圍文化一定要標新立異。你看,《奇葩說》就是在有趣、詼諧中把嚴肅的觀念思想傳遞,相信這樣的群文化每個人都能接受。
一個朋友曾向我介紹過幾個有趣有料的微信群文化。他是這么說的,請允許我不要臉的引用。
他說,邏輯思維社群開始策劃的“團要”和吃霸王餐,便是給粉絲制造驚喜,讓占商家便宜成為一種榮譽行動,參與感何其熱鬧。
他又說,有個財神大咖會的宗旨是帶領成員發財,如此赤裸裸,目前財神大咖會是國內規模不錯的社會化營銷社群。
這讓我想起羅振宇的一句名言:合法賺錢,是一件最有尊嚴的事情。
我認為社群的最高規定就是沒有規定,全民自治,得建立在高度磨合、默契之上。
第四劍,有高質量的線上線下活動見面會。
線下活動,能夠幫助成員有即時會面的參與感,能迅速催化社群的“溫度”成員的關系,通過真實場景強化社群的存在感,豐富成員的體驗,加深關系鏈的沉淀。
線下聚會的重要性,在金庸老爺子的心目中可謂是沉甸甸,其作品中共出現了好幾次丐幫大會:《天龍八部》中在杏子林舉行了一次,《神雕俠侶》中在大勝關和襄陽各舉行了一次,《射雕英雄傳》中在洞庭君山舉行了一次,《倚天屠龍記》中在一個叫彌勒神廟的破廟里舉行了一次。
丐幫每次開線下大會,總是發生大事情。
金庸老爺子都這么看中了,更何況眾多自媒體大咖更是屢試不爽。
陳立飛、簡書小(5+1)哥成名之際,便在很多城市的分會有線下見面會,每次場面火爆,這種余熱又能持續到線上,讓話題繼續引爆。微商可謂把線下活動發揮到了極致,時常籌劃“加盟即賺錢還可旅游”的種種出國游,凝聚了團隊,還讓影響力更為具體。
所以,各位群主們趕緊開個線下PARTY。
第五劍,社群營銷的核心魅力在于引爆。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引爆點》曾說三種人可以讓一件事情變成流行,其中一種是內行人。
內行人:就是那種“什么都懂的人”他對某一種知識可以說是“達人”,不厭其煩地把相關的知識與朋友分享,但是卻有很好的說服力。這個角色對某件事情的狂熱,使他所發掘出來的事情成為有價值的。
而內行人的引爆流行,如同社群的引爆。
基于當初“凡客體”的成功,雷軍再次把這種引爆模式發揮到了極致。小米早期的發燒友文化其實當下盛行社群的雛形,他們最開始找到100個鐵桿米粉,這些米粉不斷引爆,通過他們耳口相傳,引爆了近17萬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產品代言人。
所以,不要小看你服務的那150個人,他們的引爆點難以想象。
有人從郭靖的社群學到保家衛國的功夫,就會牽引第二人進入;
有人從洪七公的社群學到了赤腳安身立命的功夫,就會吸引第二人進去;
有人從你的寫作群學到了如何成為簡書簽約作者,就會帶領第二人進來。
第六劍,這一劍是決定你可否拔劍出鞘的一件事,那就是從做開始。
不做,再知道方法也是徒勞。
能當好群主的人只會兩個事,必須會,一定得會;
我們做不好群主也只會兩個,這個不會學,那個不會堅持。
所以孩子們,做好社群營銷從做開始。
以上,是我自讀“歷史”書,再講“歷史”的一種自學方式,希望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