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本文系振委會推文,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在記憶的長河中,總有那么一片水域,承載著童年最純粹的歡樂。村邊那口大坑塘,是我童年的歡樂天地,在悶熱的夏日,它猶如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我們。
那天,太陽高懸,熾熱的溫度讓整個村子都陷入慵懶。吃過午飯,我和幾個要好的伙伴便按捺不住,相約前往大坑塘。坑塘的水清澈得不像話,滿滿當當,像是快要把整個夏天的清涼都溢出來。水深的地方足有四米多,藏著神秘的未知;淺處卻只剛剛沒過腳踝,是我們探尋小生物的樂園。
若是時間充裕,我們常流連在岸邊,小心翼翼地捕捉青蛙,或是在水淺處,彎下身子,在泥里摸索著,時不時便能摸到幾條滑溜溜的泥鰍,那股興奮勁兒,至今難忘。
但那天有些晚了,我們沒有絲毫耽擱,看坑塘邊空無一人,便迅速褪去衣物,不約而同地做了個“熱身運動”——用自己的尿輕搓肚皮。這個略顯“幼稚”的舉動,卻是我們防止著涼的小秘密。準備妥當后,我們緩緩下水,讓身體慢慢適應水溫。
緊接著,跳水大賽開始了。我們站在離岸邊30米左右的地方,深吸一口氣,然后撒開腿助跑,咚咚咚,腳朝下,像一顆顆炮彈似的砸進水里。
每一次入水,都激起一圈圈同心圓,向著岸邊擴散,像是在水面上書寫著我們的快樂。水的浮力讓我們安心,不用擔心腳下的石頭會劃傷自己。很快,我們就像被彈簧彈起來似的,一個個從水里冒出頭來。
有的兄弟一個狗刨就游到了岸邊;有的仰浮在水面,悠閑地轉著圈,享受著這片刻的清涼;還有的一個猛子扎進水里,直到水中央才露出腦袋,得意洋洋地朝我們揮手。最搞笑的是那兩個玩立浮的兄弟,比賽誰能在水里憋得更久,結果兩個人都憋得臉紅脖子粗,最后忍不住同時冒出水面,大口喘氣,笑得我們前仰后合。
打水仗是必不可少的項目,水花在空中飛舞,像是無數顆珍珠在陽光下跳躍。我們你追我趕,笑聲、喊聲、水聲混在一起,熱鬧得像是過年。
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轉眼就到了該回去上課的時候。盡管意猶未盡,我們也不得不停下玩耍。站在太陽下,我們努力把身上的水滴晾干,雙手不停地扒拉著濕頭發,試圖讓它快點干。為了不被老師發現我們耍水的痕跡,還特意往小腿上撒了些干土。然而,即便我們一路小跑,還是沒能逃脫遲到的命運。
站在教室門口,面對老師的詢問,我們默契地回答:“寫作業去了,沒聽見上課鈴聲。”老師看著我們,臉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說道:“把你們的上衣解開。”我們雖然滿心疑惑,但還是照做了。就在這時,老師毫無預兆地用指甲在我們的肚皮上輕輕劃了一下,一道長長的白印瞬間顯現。老師輕聲說:“是不是去耍水了?”我們還想狡辯,老師卻搖了搖頭,耐心解釋道:“耍水和沒耍水是不一樣的,沒耍水的,用指甲劃是不會留下這么鮮明的印子的。”那一刻,我們羞愧得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如今回想起來,那段在大坑塘玩耍的時光,是童年最珍貴的記憶。而老師的那次“識破”,也讓我們明白了,坦誠面對自己的行為,才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那些在水中的歡笑、打鬧,以及被老師發現后的窘迫,都成了我們童年故事里最生動的篇章 ,也成為了日后想起仍會嘴角上揚的溫暖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