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衛道救時 不一樣的曾國藩:第一部 初出茅廬 恩師妙計成佳偶 求學衡陽屢受辱

第八章

恩師妙計成佳偶? ? ? 求學衡陽屢受辱


書接上篇,上節說到:“寬一!寬一!”曾子城似乎又聽到爺爺曾玉屏熟悉的聲音從堂屋里傳來。

這是怎么回事兒呢?原來,家里為了他有更好的老師教他,已經聯系好了衡陽的唐氏宗祠私學,正準備送他去衡陽讀書呢。

而且,前文也說到:從寬一與學童們發生之事所處年齡,就可看出師從哪個、學在哪里,本節就可找到答案,請接著往下看:

曾子城在衡陽讀書時曾師從兩個人。一個是歐陽凝祉,另一個是汪覺庵。先說跟著歐陽凝祉讀書的事。

跟歐陽凝祉老師時,得到的幫助是在其他的老師那里極少有的,差不多之前的求學過程中幾乎根本沒有得到過老師的過關關注。即便是有,也是在被批評,或者又是被人譏笑、欺辱之時,哪里有過這樣的呵護與關心呢?也正因為歐陽老師對子城太好了,而導致發生意外。

這,是怎么回事呢?

笨小孩天意緣遇拜恩師

原來,曾家跟歐陽凝祉的交情,曾子城未出生時就開始了。

湘鄉荷葉塘白場坪的曾麟書到了二十一歲,考了好幾年都沒考上“童生”,其父曾玉屏對其管教力度卻有增無減,使其十分苦惱,甚至于到了一看到或一想到父親就驚恐萬狀的程度,其狀十分可鄰。就是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一直又持續了好多年,皇帝都由嘉慶換成了道光帝,還是處于學無功名的狀態。

話說,轉眼到了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此時他的兒子曾子城也已經6歲,也到了發蒙讀書的年齡而需要馬上入學了,且要與自己同時念書了,如果科考時連兒子都考不過......一想到這些,無形中又給曾麟書增添了不少的心理壓力。

這,可咋辦呢?這曾麟書呀,可真謂是一愁莫展了。可是,這科舉之事,又不是自己能說了算的,心理那個煎熬呀,沒有經歷過這些折磨的人,哪能體會得到?!

曾麟書,雖讀書沒有天賦,但卻秉性純良溫厚。在其父曾玉屏嚴格的管教下,在"仁義禮智信"上的修為上都頗有長進,街坊四鄰也都夸他知書達禮。學塾里的同窗也都喜與他交往,尤其衡陽的歐陽凝祉,二人品性相近,頗為有緣。自此相識相交,來往密切,一晃過去了七八年,兩家的關系算是老朋老友了。

這歐陽氏,讀書的樣子,在曾麟書眼中就象“別人家的孩子”。歐陽思維敏捷、善于將所學靈活運用,且不滿足于先生所教那些書本,自己常常搜羅孤本殘本偷學。因此,其想法往往是新奇跳躍,多是同窗們紛紛效仿的對象。由于二人相交密切,曾玉屏又是好朋好友之人,自然也喜歡兒子結交好友;同時,玉屏又好學問之人,一向對讀書之人高看三分,當兒子邀同窗串門相交,更是喜歡有加。隨著交往日深,雙方的小輩也就在大人交往時也自然是無拘無束的參與其間了。

或許就是緣分吧,這說不清道不明的諸多偶然之事,卻促成了很多僅靠語言、或者是按常規道理又根本解釋不清的奇談美事,最后只靠"緣分"二字解釋。歐陽先生與曾子城就屬于這類奇緣美談:既成師徒,又為岳婿!

怎么這么巧呢?事情就是這么富有戲劇性!

關于歐陽收子城為門生事的說法有二,主要是時間上的出入。一說是道光五年、一說道光七年,也就是子城分別14歲和16歲的時候。

先說14歲的版本。曾子城父親的好友歐陽凝祉來到曾家,看見了曾子城所作的詩作和文章,很是滿意,對其大加贊賞。這可出乎曾麟書的意外,因兒子在自己的印象中一直是自已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正所謂有其父則必有其子。自己讀書成這個樣子,兒子能強到哪里去?再說了,這歐陽凝祉,可是在衡州府做八股文章出了名的高手,平時又才高氣傲,很少贊揚別人。而此時卻大大贊揚兒子曾子城詩文寫得好,恐怕是故意為之吧?

只聽歐陽提出,想當場讓曾子城作詩一首,還給出了一道題目,要求以“共登青云梯”為題,作詩或文一篇。曾麟書既高興又擔心,生怕兒子發揮不好。憑自己對兒子的了解終究還是擔心大于興奮,何況是歐陽這人向來眼光非常人所能比、又往往是充滿傲氣。萬一發揮不好,說不定反遭譏笑。

可沒想到,此日的曾子城卻出奇的沉著冷靜,根本沒有露怯之色,只是稍作思考即答應,再作思考即邊呤邊動筆書寫,并一氣呵成寫出命題之詩文,交與歐陽審評。沒想到的是,歐陽凝祉對子城的文章大為滿意,他暗暗認定這位青年將來一定前途無量,并高聲贊道:"此真乃金花殿中人也!"據傳,此詩并未確切的內容存世,筆者倒是從坊間聽到一個版本,現將內容錄下呈各位看官品評一二,看歐陽氏是否出于客觀、抑或真的是"緣份"作用而致格外欣賞子城。

所作七言絕句,現錄下:


共登青云梯

三湘四水奇緣聚,

衡岳漣水與天齊。

三山五岳吾最南,

與君共登青云梯。

這詩,頗有氣勢,格局蠻大,三山五岳盡納其中,三湘四水亦融詩里。難道此子喻我與他共登青云梯?可喜、可愛,于是,心中暗贊默許。大有天子堂人士之潛質、氣魄,此子今后定不可限量!

另一版本說的是,到了道光六年(1826年),可算是曾家人揚眉吐氣的一年,一下迎來了雙喜盈門。

這一年,曾子城考上了童生。這可是曾家幾代以來出的第一個真正的童生!而不似去年曾麟書候補錄的童生。于是,祖父曾玉屏決定要開祠堂祭告祖,父親曾麟書也倍感欣慰。

都說好事成雙,還真的應驗了。

開祠堂沒幾天,老友歐陽凝祉聞訊過來拜訪祝賀。曾麟書知這位老友,當時讀書成績很好,以比較前的成績順利的過了院試、成了廩生之后,就返回衡陽老家,按家里的安排去接受更好師資教育了。

好友也已多年不見,聽說曾家出了童生當然要前來恭賀,一見到曾麟書就說明來意。曾麟書十分高興,趕緊招呼老友進屋上茶,兩同窗自是說不完的知己話。說著說著,子城也聽說爹爹的老友來訪,自然也要前往打個招呼以表歡迎之意。同時,也知客人專程過來祝賀自己,更是充滿感激與謝意。這也就有了與曾子城的首次見面。

通常情況下,一度被傳為笨小孩的曾子城,其天資充其量也不過爾爾。這故事、這名聲,作為其父的同窗老友,按常規也不可能不會聽說。再說了,即便是一般人到了16歲,中了童生根本不算奇特到令人驚訝的程度吧。或許是對于幾百年都沒一個正而八經的童生才這么格外重視吧,到了非要折騰下,方可還了心愿似的。難道是天意?要不,可真不知何故了,到了歐陽凝祉這兒,又是一眼相中且倍加歡喜,并要當場出題考考這位新晉童生。

可謂是天意!平日愚鈍至極的曾子城此次卻不負所望,一番思索后給出答案,引得歐陽凝祉稱贊不已,直夸其大有上位者之風。

曾麟書知老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雖然功名僅止步于秀才,卻并不是他考不上而是不想考。他思維敏捷,只是感興趣之事,不在科舉之上。于是多有涉獵不同領域,也是真材實料。且他也并非話好哄人之人。這么想著,曾麟書就愈加覺得兒子長臉。

歐陽凝祉越看越覺此子似潛龍伏虎、日后必成大器。所以當即開口道:“不知竹亭(曾麟書)可愿孩子拜入我門下,隨我衡陽求學?”曾麟書聞聲大喜,本已求之不得,哪有不同意之理?!

曾子城隨歐陽凝祉到了衡陽后,越發專心致志、一心求學,兩耳不聞窗外事。他深知自己天資并不優越,只有努力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從這兩則故事推判,都有牽強附會之意。兩家交往這么久,怎么可能才剛剛見到曾子城第一面?或許真的是為尊者諱,故意杜撰這高雅之事、高水平之作,而用以反擊"笨小孩""天資愚鈍"之說的托辭吧,以圓尊者智慧而去運氣之分吧。也可減少后續發生的婚變之尷尬,而增緣分之趣。但,從曾國藩對自己的過往,從無對自己的愚鈍而自掩,反以此自嘲天資不夠,務需勤奮、知拙方可成就人事。

但,不管怎么說,師徒或翁婿之誼確定是常人無法比擬的,其親近程度、亦師亦友亦親的親密之交往、識見謀略共商共助之默契與得力,也是極其少見的,這些足可以顯出歐陽氏的伯樂之智之見!其收獲之豐,絕對不是一時的急中生智式的亂點鴛鴦譜,而造成的瞬間的尷尬之瑕可掩蓋其大勇大智的。

遭悔婚恩師妙計成佳偶

舊時,學子一邊讀書、一邊科考,同時一邊結婚生子都是平常之事。

但子城與他人不同有二:一是不是父母之命,而由老師撮合婚配。二是大婚時己是二十有多。于當時絕對是晚婚了,晚的甚至讓人懷疑此人是否存有問題。正是這少有的不正常,才惹出了意外,又因這意外之事,卻促成歐陽凝祉成為了曾子城的岳父。

歐陽凝祉不僅用心教導曾子城,也從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照顧。由于特別賞識他,就希望子城有更好的前程。于是,就想著幫他找一門可以依仗的岳家,以便將來可借力發展。

經過歐陽先生的精心挑選,瞄準了衡陽的王家。這王姓之家,在當地可是大戶,可稱得鐘鳴鼎食之家。王家族人本對曾子城及其家庭本興趣不大,就沒多少心思打聽,因此對曾家算是不甚了解,只是印象中的曾家在他眼里只算是湘鄉小縣中窮鄉僻壤里的一個小戶,也沒太放在心上,這也為后面的悔婚埋下了隱患。可是,礙于歐陽先生的名望,又有僥幸心理期待學子一朝成為天子堂的人,就勉強應下了此事。

歐陽先生與曾家通報了此事,曾家上下自然是滿心歡喜。喜的是:一方面是因為曾家向來對歐陽先生信服,沒想到歐陽先生竟然這么看重自己的男丁,還說此子日后必成大器,份外高興;二是曾家雖非勢利之人,但覺得有歐陽先生舉薦做媒,定是看準了的好人家,又有利于子城的后續發展,當然是求之不得。

隨著年齡增長,曾子城接連考了幾年都沒成功,使得王家的僥幸心理受到挫傷,于是對子城失去了希望。加之自己的家境好于曾家,何必委屈自家女兒下嫁到偏僻的山鄉里呢。隨著時間推移,漸漸到了約定的大婚之日,王家雖然想悔掉婚約,但卻未在婚期前提出。可沒想到的是,在迎娶的關鍵時刻,王家卻無論如何也不同意新娘上轎,這可難壞了歐陽先生與曾家迎新的人。尤其是歐陽先生那個尷尬呀,簡直是無地自容了。

此時的曾家,不用說,早已是雙方賓客入席,靜等新娘一到,就開懷暢飲了!

還好,新郎官還算是與迎親的隊伍在一起。此刻,老師也顧不得臉面了,直接與弟子商議。

畢竟是婚姻大事,又逢大婚之日,出了這種狀態,哪個也無心理準備。雖然歐陽也想盡快盡早定奪事情,但還是想了又想,總覺得一旦話說出口,就很難收回來了。幾次欲脫口說出想法,都被他的理性壓抑下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事情仍然沒有轉機。無論向王家如何允諾,王家一概不聞不問。

子城看到這情況也只能是無奈的等待。他也在想,或許是大戶人家吧,嫁女一定要有足夠的儀式感,可不能象一般人家一樣輕易的讓新娘上轎,否則就顯示不出大戶人家的莊重感了,就會覺得有失身份。該不會有什么狀況吧?此時的子城也預感到情況反常了,不由得也不往好處想。假如,出了什么意外,那可怎么辦?

萬一有了意外呢?子城也由不得不胡思亂想,慢慢的有些心慌了。萬一發生了意外,那真的是顏面盡失了。可顏面失了,自己也覺無可奈何。好在,此時還沒在荷葉塘。如果在荷葉塘,爺爺他們看到這種狀態,豈不是讓極度重視顏面的爺爺大失其面了。這,可怎么辦呢?他內心既著急又無助。又看到老師里里外外慌慌張張跑了好多次,也沒見到有新娘快上轎的情形。看著老師每次出入的神情也不尋常,心里更是著急,但又不清楚具體的緣由,為何這么久了也沒個準確的信息呢。于是,就想去問問老師怎么回事兒。此時,師徒二人的心思雖各不相同,但想與對方對話溝通的心思卻是一樣的焦躁。

正當,歐陽又從王家往外走出來時,子城就趕緊迎了上去。歐陽也顧不得那么多了,就照直說:“子城,他們王家不同意讓新娘讓轎,你看怎么辦?誰也沒料到會出這種情況?你看,如何是好?”

曾子城張張嘴巴,也結巴著說:“恩師,我,我,我,我也不知如何辦,辦,辦是好?”老師看著一向穩重的子城,雖然讀書呀、說話呀、行動呀,平時都是反應慢半拍,但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結巴過的。從面色看,也有了慌張之感。

這廂里,歐陽凝祉哪想到會這樣,這還了得?如果今天曾家連媳婦娶不回去,在荷葉塘的曾家在當地還如何立足呢。無論如何,今天也要把事情處理好。于是就急中生智決定,我嫁女!情急之下,就照直開口征求門生意見,果斷決定將自己的女兒嫁于曾子城(還好,在當時的舊時,兒女婚姻完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在當下,恐怕只能憑事情發展了)!

歐陽說道:“子城,事已至此,你看這樣好不好,家有小女,也算是你的學妹,嫁你如何?”

子城:“......“,他也不知如何說是好,只好眼看著老師,一臉懵圈無助的樣子。

歐陽催促到:”你倒是說話呀,小女雖不是天仙模樣,但也知書達理。事到如今,只好這樣才不至少讓你家人與族人空等,這婚姻之事、尤其是大婚之日、拜堂成親之禮哪里開得了玩笑的?你,快點說話呀!”

“......”子城還是不說話,臉也泛起紅潤來。不知是害羞,還是被這尷尬場面鬧的,抑或是被驚嚇而一時六神無主。

歐陽看著門生一臉無助的樣子,恐怕再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干脆替他決定吧,于是,就直接說:“子城,如果你沒什么意見,就這么辦了。趕快讓迎親人等到我家去接小女!”

老師見子城也沒提出反對意見,就當作年輕人不好意思表達意見,也就不再征求弟子的意見,干脆替他做了決定。心想,等下到了荷葉塘,再與玉屏老先生和同窗曾麟書說明情況吧。如果再有什么意外,到時自己再加圓回這個場,先讓迎親隊伍到家里接“新娘”再說,把曾家的一眾人等先行打發了,別到時聚在一起而接不到新娘弄出什么亂子出來。

到了曾家后,歐陽把情況向曾玉屏父子說明了原委,曾玉屏甚為高興。曾子城看到爺爺如此態度,也態度堅決,曾麟書就順從大家意見,沒再發表什么。但是,曾子城的母親卻不愿意,總是覺得女子年紀太小,身材也小,似難以擔起曾家長子長孫之媳大責而誤曾門一族。曾麟書聽了之后也有同感。待與子城說明心事時,曾子城則完全為了祖父高興,就違了父母親的意思,毅然同意(予承祖父之歡,毅然對之)。還好,歐陽氏嫁過來之后,婆媳及一家相處融洽,也遂了大家之意。

曾家祖孫與歐陽先生達成共識后,都為這樣的決定甚是高興,不再有什么不同意見,漸倒暗自歡喜。尤其是對于子城父子來說,與歐陽家又有了親上加親之誼,更加看好這門親事。也真的應了俗話:虎父無犬子(女)。歐陽凝祉本就優秀,亦能將曾子城教育成人中之龍,自然他對女兒的教、養也是無可挑剔。果然,歐陽小姐(夫人)知書達理,勤儉質樸。雖然有些許插曲,事發也偶然,但絲毫未影響婚姻美滿之狀,實在算是虛驚一場了。

由此,曾子城與岳父感情更加親密,與岳父之間的師生加親情,使之交往更加緊密,一時被傳為佳話。以至后來,咸豐年間在衡陽附近操練新軍時,還放著總督府不住,死活要住到岳父家里,跟岳父喝茶下棋,順便請教一下自己在朝堂上遇到的問題。

以歐陽凝祉志不在朝堂心懷天下之志,自然給了曾子城(國藩)很多助益。無論是學術還是軍事,甚至是朝堂政治,歐陽凝祉都對曾子城的教導多多。

“蟒蛇轉世”洞房花燭歐陽氏要“誥命”

如果按照湖南婚嫁的舊俗則有說媒、相親、換庚、過庚、過門、拜堂、鬧房、回門等環節和成套的儀式。由于事出偶然,已不可能有這些程序上的環節,這對于也算是大戶人家的“歐陽小姐(夫人,名秉鈺,年方二八)”來講,似乎也不夠公平,雖然在公開場合不敢違抗父命,但畢竟是有些委屈。同時,盡管算是嫁了個“金龜婿”,但當時哪個知道有后來的國家干城?因此坊間,曾有傳聞說歐陽夫人貌不甚美,洞房之夜也因曾氏“蟒蛇轉世”身有暗疾而鬧出花邊之事,現也轉錄如下,以供笑談。

看官皆知,曾子城其實就是得了一種皮膚病——牛皮蘚。此種暗疾,只要穿上衣服且不發作就被遮蓋住了,別人也看不見,不會影響做事。可是,由于狀況頻出,忙活了一整天,加之心中十分焦急,就一直處于暗疾發作狀態,奇癢難忍也得忍。

到了晚上,若按平時,早就一下除去衣物讓身子爽上一陣,可在洞房花燭之夜,雖說是令人銷魂之時,但畢竟是初次“赤膊相見”,難免有些尷尬。那時,也不象現在,雙方大致知道對方情況,加之急速決定成親,更加不可能知道細枝末節。

曾子城耐著性子掀開新娘子的紅蓋頭,看到新娘子雖嬌滴含羞,也曾萌發善意,但卻未能感到閉月羞花之容頓覺不盡如人意,亦未遂花燭之事。據傳,曾子城脫掉衣服時,因再也無法掩飾、也無必要掩飾暗疾,新娘子歐陽氏一看到曾氏的“蛇皮身子”,嚇得差點暈了過去,自然也無心情歡娛。待慢慢定睛看時,“蛇皮身子”由于抓撓,早已滲出一身的皮屑和膿水,既驚恐、惡心,又心疼、可憐,一下子不知如何了,這洞房之夜,哪里還有心行周公之禮?

子城正想要與娘子說明情形,卻看到新娘子直縐眉頭,都不知如何是好。也有一說,曾子城看到新娘子后覺得相貌平平,加之十分勞累,一時也沒有了心情,這在某種程度上大大減少了夫妻間的和諧與共識。

新娘子感覺到情況不妙,也接連幾天都把自己悶在屋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公公婆婆也明白要給雙方時間慢慢溝通了解。

舊時的封建社會里,女人雖然沒有社會地位,但曾子城作為讀書之人、而且是恩師的乘龍快婿,自然也十分尊重師妹。也感覺到自己有暗疾的情形,也認為她心中會用委屈或不滿,夫人雖然不敢提出,但也能感覺到心中的不快。曾子城自知愧對夫人,因此每天也故意在書房呆到大半夜,快到子夜才輕手輕腳回房間休息。

歐陽氏出身書香門第,自然是知書達禮之人。同時也深知禮教深淺,雖說心情有所不適,但對于當時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封建禮教之約束,也決不敢有反抗之心,違背父母之命行為。當看到夫君也是明禮之人時,也有心想和其好好談談的想法。同時,她自己也尋思,或許這就是她的命吧!于是,她大著膽子對曾國藩說:其余的事我都可以不計較,但是你一定要好好讀書,給我掙個誥命來。

誥命是皇帝封賞取得大的功名而獲高官的男子時,對其夫人的封號,是舊時代女性能得到的最高榮譽稱號。能被皇帝封為“誥命夫人”的,大多都是達官貴人家的夫人。要想達到歐陽氏的這個要求,對當時的曾子城來說,還是挺困難的。歐陽夫人這樣的要求雖然說是高、難度也大,但對當時的曾子城來講,說明夫人也是極度看好他,且認定他日后必是天城之才,才敢提出常人不可能實現的要求的。于是,也就對自己更加有了信心。

此后,曾子城便將夫人的要求時時刻刻放在心上,用來鞭策自己不斷上進。真的是看人極準,被歐陽氏一言中的,在歐陽氏33歲的時候,曾國藩真的給了她一個誥命夫人的榮譽(那一年,曾國藩35歲)。也有人玩笑道,假如沒有歐陽氏新婚之時的“無禮”要求,很可能就沒有曾國藩后來的那么成功呢,我們也就不一定會知道歷史上有曾國藩這個人了呢。雖然是無稽之談,但也凸顯了歐陽夫人的旺夫之智。我們姑且信之吧。

學力笨拙被辱“趕牛皮股”更被人欺

再來說說師承汪覺庵的故事,回應一下前文的話題。

也有的說是道光六年,曾家幾代以來出了第一個真正的童生!這事讓曾玉屏、曾麟書父子欣喜不已,接著又有了更大的目標與愿望,開始不再滿足于此。在跟著歐陽先生讀了一段時間后,曾家與親家商議,大家一致認為有必要再要尋找高人教導,以謀求更高的功名。于是就想辦法找到衡陽唐氏家塾的汪覺庵老先生。這老先生最擅長教八股文,而且已經教授兩人成功考取舉人,使其名聲大噪。于是,在道光十年(1830年),大家一起尋人幫助聯系好了唐氏家塾,讓十九歲的曾國藩又赴衡陽,拜在汪覺庵老師的門下學習,據多方資料證實,曾子城在這兒雖然所學有長,汪師的治學能力還真的深得子城認可,從其以后再次推薦幾個弟弟師從汪師得到確切的證明。但是,他也在這兒確實受到不少委屈與欺辱,使其銘記于心,并萌發做了令其成熟之后認為不恥之事,以至于令其形象受損而悔恨終生。

這是,又是怎么回事兒呢?

在入汪師門下之前,雖說是考上了童生,而且是連續考了七次還未果的情況下才好不容易取得的,但在偏僻的鄉下,自是贏得了榮光。可當進入衡州府這都市里,就算不得有什么可資驕傲的資本了。何況是牛人老師汪覺庵執教的唐氏家塾呢。尤其是在那科考為導向的年月里,學生間相處更是以成績為王。如果學習成績平平,又多次遭受老師批評,其心情愈加郁悶就可想而知了。特別是對于曾子城來說,一著急,自然更容易引起渾身癬疥的發作,使得本來性格內向的曾子城更加自卑,經常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這段時間雖說也學有所長,但總體來說,更多的卻是痛苦、屈辱的回憶。

原來,汪師雖然治學有方,但其做人卻有著嚴厲有加、責備求全之癖;對喜愛之人,多有贊譽之詞;對不喜歡之人,則多是責備訓斥;尤其是對于未完成他交待任務之人,更是常常污言污言穢語損人,若心理脆弱之人,甚有崩潰之感。

由于他的威名遠揚,所以許多聰明穎慧之人投其門下,學業精進之人多受汪師待見,亦多表揚贊譽。可曾子城卻非反應靈敏之人,對于汪師布置的作文、背誦等課,往往不能按時完成;又言語遲鈍、延時拖拉,時常被老師訓斥。好一段時間非但得不到汪覺庵的賞識,反而有得到更多的嘲笑。一次,汪師又布置學子們背誦《莊子》章節,恰巧子城又未及時完成,引起汪師極度不滿,又開口罵到:“你這蠢人,生成一副趕牛屁股相,將來如有出息,我給你背傘!”(注:“趕牛屁股相”的意思是,說某人不是放牛的,就是耕地的。

這汪師的污辱,被曾子城記入心底,一度產生報復之心而行報復之實。

遇人不淑再受同門欺辱

還有一說曾子城又被同學污辱欺負之事,只是求學地點不同而已。一說衡陽、一說長沙,由于笨拙,不僅老師不待見,連同學都欺負他。雖說地點有異,但受人欺辱一事基本相同。

說的是同舍里有一個叫楊甫瑞的同窗,依仗家里的權勢,平時十分驕橫,三番五次的對曾子城惡意刁難。

有一次,曾子城坐在窗前,就著窗外的光線大聲朗讀《左傳》,讀得正專心,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吼道:“曾子城,你把窗戶的光都擋住了,我怎么看書呀,還不趕緊挪開!”

還有一次,曾子城的書桌放在窗前,楊甫瑞就說:“我讀書的光線都是從窗中射進來的,都讓你遮著了?趕快挪開!”曾子城也不爭論,就照他的話移開了。

晚上,又掌燈用功讀書,那人又說:“白天不念書,夜深還要聒躁人嗎?”曾子城于是便低聲默誦。

不久后,曾子城中了舉人,喜報傳來時,那人又妒忌之至,大怒說:“這屋子的風水本來就是我的,反叫你這笨蛋奪去了!”一旁的同窗聽后也多不服氣,就反問楊甫瑞:“書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那么安放的嗎?怎么能又反過來怪人家呢?”楊甫瑞仍然是無賴的說:“反正如此,才奪去了我的風水。”

還是這位楊姓同學,不僅經常嘲笑家境貧困同學,而且是常仗勢欺人,有時可謂惡毒至及,專揭人短,令人憤恨。一次,課間發現曾子城正在課室外用右手從后繞過頭部上下抓撓背部,就大聲喊叫其他人過來看,說是子城正在跳大神呢,使得曾子城又羞又氣。為了不使事情鬧大就忍下怒氣默默走開了。

這么一兩次,反讓楊甫瑞覺得子城好欺負。于是,就更加變本加厲的挑戰與撩撥他。又一次課間,在子城又被老師批評后心情不好,引起癬疥發作大癢,難忍之時又跑到室外的僻靜處伸進衣內抓癢,恰巧又被楊同學看到。這下,楊甫瑞好像發現了秘密一樣的興奮起來,一邊向子城擠眉弄眼做鬼臉,一邊大聲喊叫:"看啊,曾子城身上長了癩蛤蟆皮,好惡心啊!"

曾子城聽到后氣憤的制止楊甫瑞別亂喊亂叫。越是這樣,楊氏越是來勁兒,偏又大叫:"快來看呀,快來看呀!有人身上全是癩蛤蟆皮呀…"此時,曾子城己是惱羞成怒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從地上檢起一根木棒,就跑步過去舉起雙手用力往楊甫瑞身上輪去!

或是用力過猛,反而動作遲緩了,或是正好遇到趕來看熱鬧的同學看到這緊急情況,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話,說不定會出多大事兒呢。在那一霎那間,子城舉起的雙手被幾雙手緊緊地抓住了,手中的木棒也被人奪去。不但沒打到楊甫瑞,還看見這小子已是溜了好遠,還在那兒伸舌做鬼臉呢!子城不肯罷休,正要掙脫抓他手的人,還要去追趕楊氏時,到了上課的時間,被老師制止了方才作罷。要不然,子城真的是非要動手才會解氣了。

這些屈辱,對一個天資不夠聰明的人帶來的壓迫感是可想而知的。求學之路本就艱苦、艱難,科考又多坎坷不平,心里又要遭受常人難以忍受的委屈與憤怒(恨),如果沒有足夠的忍耐力早就崩潰了。在當時,苦于弱勢無助,雖然對歷練堅韌的品格有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是傷害,且在他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為此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正由此,導致曾子城出頭之時頭腦發昏做了一件后悔終生之事!究竟做了何事,欲知后事如何,且聽后面分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739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34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653評論 0 377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63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3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35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15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59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0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19評論 3 35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04評論 1 370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60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57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76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37評論 1 288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17評論 3 393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03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