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武志紅老師的分享,其中提到一個孩子想在媽媽三八節(jié)的時候送媽媽節(jié)日禮物。她準備了幾個禮物,她首先給媽媽讀了一個故事,媽媽沒有理她,而是在玩手機。于是孩子又給媽媽朗誦了她寫給媽媽的信,還是沒有回應。最后孩子倒水給媽媽洗腳,媽媽終于看了她一下,說了一句“洗得還可以,但是下次要重一點。”于是孩子感到媽媽或許不愛自己。
心理學認為:媽媽存在,所以嬰兒存在,媽媽是嬰兒的第一面鏡子,當媽媽注視著嬰兒時,嬰兒從媽媽的眼睛中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并從媽媽的喜歡中看到了自己是值得的。
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總是喜歡對我們說“媽媽,你看。”如果我們沒有理她,她還會繼續(xù)說“媽媽,你看,你看啊”。為什么孩子那么喜歡讓家長看呢?是看他這個人嗎?孩子希望你關(guān)注,你看見,不僅僅是看到他這個人,還有他的任何一點變化、任何一點成績。
如果孩子任何一點好的表現(xiàn)都在你眼里,如果孩子的任何需求任何情緒都在你的眼里,如果她被全然地看見,那么她就有很高的自我價值和配得感。她感到深深地愛。
真實地看見,全然地接納,就是愛。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