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僅僅覺得覺得武則天身為女子,卻當上了皇帝,萬分厲害。長大后,細細品讀武則天的傳奇故事,卻品讀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冥冥之中,仿佛穿越前年,和武則天來了一場千年的對話......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武則天,武曌。
聽說武則天造了許多字,流傳下來的,好像只有曌這個字
曌,日月當空,君主的象征。在重男輕女的時代,取這個字的女子,又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霸氣!
話說,武則天坐上皇位,又是何等的不易。
唐初,世家爭霸,作為木材商的女兒武則天,自然而然的就被人輕蔑。少女時代的武則天懷著“見天子焉知非福”的想法進了宮。
唐太宗對這個潑辣的女子不感興趣,在唐太宗的后宮,武則天耗掉了大好年華
見天子焉知非福,似乎是癡心妄想。哪有絕對的見天子焉知非福!
太宗病逝,武則天和其他不受寵的嬪妃一同出了家,只剩下青燈古佛。
百家講壇中,蒙曼老師講過:世界上就分為三種人:第一種便是把握不住機會,只讓機會在手中溜走;二是能夠善于運用機會,三是善于運用機會,甚至自己制造機會。
武則天屬于第三種人,她和李治(唐高宗)發生了綿綿的愛情,過一段時間被李治帶回后宮,和世族王皇后,蕭淑妃斗志斗勇,登上后位。
見天子焉知非福。我相信武則天終于可以再次說出這句話。
如果武則天沒有把握住機會,如果武則天沒有如此樂觀,自信的心態,中國歷史上也許就少了一顆璀璨的明星。
見天子焉知非福。這個世界上,能說出見天子焉知非福的人,也只有武則天一人,也只有她一位女帝。
也罷,見天子焉知非福,不見到天子,怎知道不是福?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