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映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截至目前為止票房突破8000萬,這個數字看上去還算可以,但對于這部電影來說制片方絕對是高興不起來的。
為什么呢?
在于這部電影光制作費就突破2.1億美元(約14億人民幣),盡管這部電影面向全球做發行,但目前北美市場的表現來看,票房很差,而歐洲部分,因為導演呂克·貝松也越來越不賣座,票房不高這是可以預想到的,因此中國幾乎成為了這部電影的最后救命稻草。
說到救命稻草,同時也不得不提到的是這部電影的制片方之一的基美影業。
基美影業盡管在新三板已經上市,但日子其實可一點都不太好過,在于該公司去年主投的幾部工業流水線上的商業大片,票房成績太不理想。2016年基美影業主投了三部影片,票房最高的是6163.7萬元的《超級快遞》,其次則是《勇士之門》,票房為2283.8萬元,而票房最差的一部為《魔輪》,累計票房還不足千萬,只有783.5萬元。
使得光去年基美影業就虧損了2.65億,而今年上半年又虧損了2.19億。
處于巨虧中的基美影業,在《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這部工業大片上投資5000萬美金可謂是耗資巨大,如果這部電影不能在票房上逆襲的話,筆者想這個公司估計要關門了。
因為今年上半年太平洋、華福、光大、國泰君安、海通等五家券商已經明確宣布不再為基美影業提供做市報價服務。
也就意味著這家上市公司在業績明顯不能得人心之后,在券商這一塊的信譽也明顯受到了質疑,這家公司想要繼續在社會上募集資金的可能性幾乎可以說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