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好奇為什么學習好的人會學的越來越好?那些課下不學習的人卻比你考的好?一個人是怎么同時拿到好幾個學位?為啥反復背的知識要領總是忘?為啥看個書總是不停走神?為啥總是苦逼似得看書直至厭煩?
斯科特·揚的《如何高效學習》,講述這位學習達人,利用這套高效的學習理論,10天拿下線性代數、12個月內自學完成4年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學科的33門課程。
博學家馬文·明斯基說:“了解事物真正含義的秘密取決于如何將其與我們所了解的其他事物相聯系。通過聯系,你可將想法內化于心,從各種角度看問題,直至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這本書對我太受用了,曾經讀好幾天的書,現在只需要幾個小時,所以我試著從我的理解的角度把重點內容畫下來,一來是加深記憶,二來也想把這么高效的學習方法,分享給小伙伴們。
整體性學習是一種更精確、全面的、高效的學習理論,而機械性記憶則是重復性的死記硬背,他們最后產生的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整體性學習可以行之有效的掌握我們所學的各種知識,而機械性記憶則時長會忘記學到的一些知識點。既然,整體性學習這么神奇,那我們就趕緊來一起學習一下吧。
整體性學習可分為三大塊,即結構,模型,高速公路。結構是指一系列緊密聯系的知識,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知識與知識之間是互通的,相互學習,相互利用。
模型指那些核心概念,像每本書的目錄,也像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可以通過它延伸出全部知識。
高速公路是指可以激發創造力的不同結構間的快速通道。說到這,是不是有些云里霧里的感覺,沒關系這只是在說基本框架,下面就具體講講,整體性學習的步驟(步驟不是固定的,可以任由你的喜好排列運用)。
通過上網、看書,聽講,記筆記等等,來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盡量做到簡化知識要點、大容量的吸收、快速的獲取。
對信息的理解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層次越高,理解越深。試著從多個角度去理解一個問題,才能使理解更深入。
拓展是指帶著好奇心,挖掘更深的知識點,因為這是我們學習和創造的源泉。拓展可分為深度拓展、橫向拓展、縱向拓展三種,即對知識背景的探究,知識周圍的聯系,創造性的理解知識。
學習不可能不犯錯,所以,我們必須時常回頭看看是不是哪里出現問題。糾錯的方法也有很多種,例如,你可以閱讀那些與你觀點相反的書籍,再把結論放于現實去驗證對錯。
很簡單,就是把知識學以致用!
在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階段都需要留一些時間來測試,有效的測試可以讓你了解自己的弱點,知道如何改進。說了這么多,那我們又怎樣快速有效的獲取知識呢?
指讀法可以讓你的眼睛始終停留在你要閱讀的地方,方法簡單卻可以提高你的閱讀速度。親測,真的很有效果!大家都知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用簡短,層次分明,建立觀點間的聯系來記錄筆記是最有效的。結合比喻法、聯想法、圖表法、掛鉤法幫助我們牢記知識點。最后,我們需要把若干知識進行壓縮,達到體積小容量大的特點。
那怎樣才能保持高效學習呢?方法很簡單!要學習效果明顯,就要每天堅持運動40分鐘。要頭腦清醒,就要保持8個小時左右的睡眠,要精力充沛,就要少食多餐,多喝水,吃粗糧。
要學習注意力更集中,就要循環式作息。有張有弛,保持一周至少休息一天,徹底放松。工作了一天,晚上就需要空出幾個小時休息。給自己設定90分鐘,一旦結束,必須停下來休息一會再繼續。
總之,學習不是坐在書桌前越長越好,她就像你吃東西,首選挑選要吃的食物(獲取信息)、咀嚼(明白階段)、消化(理解階段)、吸收(應用階段),抱著做研究的心態,不拖延,懂得節省時間,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克服挫折障礙,設定學習目標,讓學習變得輕松有高效。
那我們就一起開始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