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了,餓,不想出門。
順手翻出手機(jī),點開美團(tuán)外賣。只要下單付款,半個小時之內(nèi),外賣就會前來敲門。多么方便的發(fā)明啊。
然而手指懸停在手機(jī)屏幕上,并不想下訂單。因為這時候的味覺系統(tǒng)向我傳遞了一個信號,那是連續(xù)三頓吃泡面不放老干媽的那種味同嚼蠟的感覺,令人瞬間感受到生活的千篇一律所帶來的厭倦感。這種感覺甚至阻礙了胃部向我發(fā)送的饑餓的信號,它讓我陷入空虛卻又不能自救的矛盾處境之中。
饑餓一點點使我虛弱,令我在走出家門和點選外賣之間盡快做出選擇。不然我將喪失選擇的力量,外面下著雪太冷,選外賣還要再受饑餓感折磨半小時。我最終將會被饑餓感所蠶食, 完全成為胃部的奴隸,在它的命令之下做出最本能的反應(yīng)--撕開泡面,泡在熱水里,三分鐘之后,連湯帶面一起吞進(jìn)肚子里。代價是飽食之后,食道里持續(xù)涌來的垃圾袋的味道。
在我模糊的記憶里,還有著另外一個選擇,而我已經(jīng)忽視它很久了。對,那是我的廚房,那個落滿了塵埃的角落。
我曾經(jīng)在里面消磨過時光,享受過做飯的樂趣。只因生活本身的忙碌,令我沒有時間再去處理廚房的瑣碎,漸漸習(xí)慣了外賣的便捷。
我拖著空虛和寒冷的身體,推開臥室的門,又歷經(jīng)客廳的寒冷,終于抵達(dá)了廚房。
廚房彌漫的煙火氣息,帶著熟悉的溫暖感覺。我觸摸著電飯煲和鐵鍋,竟感覺自身的力量在漸漸的恢復(fù)。
洗米,淘米,放入電飯煲之前,加入一小勺蘋果醋,這個小訣竅浮現(xiàn)在心頭時,竟是那么的熟悉而自然。
等待飯粒在電飯煲中被加熱,翻騰,最后變成熱騰騰的米飯時,我翻了翻冰箱。
那里堆放著心血來潮時買的盒裝牛奶,沒有吃完的外賣,因過期而發(fā)出腐敗氣味的蔬菜。
能夠作為食用素材的,僅剩一截干腸,一包娃娃菜,還有幾包速食榨菜。
干腸切片,娃娃菜切絲,小炒之后注水,放入榨菜。就這么定了。
在廚房里的熱氣氤氳中,我終于放松下來,望著窗外飄落的雪花,長長的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