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這夏天太熱了,一點都不喜歡,什么時候能過去啊?”女兒問道。
“夏天雖然熱,但是能吃冰淇淋,能穿漂亮裙子,過幾天還能帶你去海邊玩,你說夏天好不好?”我問道。
“嗯,那倒也挺好,還是喜歡它吧。”女兒想了想說道。
“你這定力不足啊。”我說。
“什么是定力?”女兒問道。
“這定力嗎,還真說不清,回頭爸爸給你解釋吧。”我說道。
這關于定力,怎么給它下一個定義,我還真是說不出,便去網上搜了些資料,找了不少,大多類似。
說是定力源于佛教,是祛除煩惱、妄想,讓心凝聚一處而不散亂的禪定功力。在現代語境中,定力泛指人控制自己的欲望或行為,不為利所誘,不為名所累,不為情所困,不為難所屈,不為危所亂,專心致志于某一事物的能力。
這么高大上的“定力”解釋,這樣看來,自己給女兒說時是用詞不當了,而且這般看來我自己的定力指數也高不哪去,但如何提高自己的定力呢,讓我想起之前看過著名學者周國平的一則視頻。
一是明確而堅定的價值觀,清楚自己要什么,對社會上的各種潮流有自己的判斷,否則的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只能跟著社會的潮流走,讓社會的時尚來支配你的價值觀,這樣你是不可能安靜的。
另一個則是來自對于自己的認識,清楚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的性情你的稟賦,你的能力在什么地方,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會和別人攀比,往往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在自己做的事情里面找不到樂趣,就會變得很慌張。
這樣看來,自己的“定力”之路還遙遠的很,一時竟說不清自己的價值觀,而對于自己的認識,小半生都在得過且過,性情自知,稟賦平平,為了生活做著不得已的工作,無可奈何。但從未缺乏對生活的熱愛,我想這樣便也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