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淮河邊,草長鶯飛。
周末,趕在單位值班,困乏的午后,泡了一杯咖啡,站在窗前,面對著一片生機的窗外,任憑20度的陽光傾瀉而下,打在身上暖洋洋的。空曠的大樓,熱鬧的小街,這樣的午后,滿滿的曖昧但又覺得少了點什么!
7年前,離別故土,故鄉的季節便只剩下了冬季。7年后,再次歸來,故鄉每天的故事都在帶我回味著當初迷失已久的味道。7年來,這是第一次那么深切的感知到了江南小鎮的春天,會來的如此美麗和熱烈!
這兩天,季節踩著冬天的尾巴,空氣的溫度漸漸的回升,大樓遠處的公園也多了許多來來往往的人,有在河邊釣魚的,圍著河邊,輕輕的一提一放著魚竿;有在路上跑步的,踏著步子,慢慢的一來一回的閃動;趕上周末,偌大的草場上也會多出一些放學的孩子,踢球、做練習。這個下午開始有放風箏的了。
自從進了群樓林立的城市求學,放風箏,已經很久沒有在眼前出現過了,這次看到孩子們放起了風箏,看著他們站在風箏下又叫又跳的,我想起了十五年前,那個站在山坡上,扯著風箏線的少年,那樣的局促不安。
少年的第一只風箏,是自己攢的零花錢買的,樣式普通的不能在普通,不過在他心里,這只風箏卻能像電視里播的那輛秋名山的86一樣,雖然樣子看上去很low,但是有了了解它的賽車手,照樣可以飆出完敗任何對手的成績。不過,少年并沒有帶著這樣的雄心放出手里的風箏,他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坐在山坡上,呼吸著帶著泥土和雜草味的空氣,仰著脖子看著眼前擺來擺去的風箏,愜意,沒有煩惱。
那時候,少年的爺爺,也會加入到少年放風箏的時間里。爺爺說,風箏的尾巴那承點重量會飛的更高更穩,于是少年就神奇的看著爺爺在風箏的尾翼上吧唧上了顏色很不協調的麻布;爺爺還說,手里的風箏線放的越長,風箏飛行的空間就會越大越有力,于是少年帶著惴惴不安的心看著爺爺一次把線放到底,然后局促的接過爺爺手里的線頭,真的很有力,還得費勁的抓著!
多年以后,少年再次想起那個山坡,就只剩下風箏,爺爺,還有無數個放風箏的傍晚。
那樣的傍晚有很多個,少年和爺爺會站在山坡上,看著飛的很高很遠的風箏,聽著風箏線劃破空氣的聲音,卻聽不到風箏在空氣中亂舞的聲音。那樣的傍晚還有更多個,少年一個人站在山坡上,牢牢的收著風箏線,把手里的風箏拽的很近很近,風箏就會在低空使勁的飛舞著,劃過空氣的聲音也會很大很大。
后來,少年也會偷懶,也會厭倦,也有自己心事。比如山坡上的風大,比如在學校帶回了不開心,比如晚上要看多啦A夢 ...不過少年也會習慣性的跑出去瞅瞅山坡那塊的天空。很多這樣的時候,只要爺爺回到家,爺爺就會拿起那個改裝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風箏,把它捧到很高很遠的天空,然后線的一頭栓在地上,自己下了山坡,任由另一頭的風箏靜靜的、自由的飛舞著,偶爾會有鳥兒徘徊,偶爾會劇烈的擺動一下換個飛舞的姿勢,直到夜幕降臨,爺爺爬上山坡,把風箏攥了回來。
爺爺放出的風箏,雖然很高很遠,不過沒有一次掉回到了山坡的地面上!
一次,少年回來,少年的媽媽買了一個新的風箏,少年興高采烈的拿著它,跑到山坡上。這次,少年把風箏放的很高很遠,少年的爺爺在山坡下沒有上來。爺爺還是說,風箏的尾巴需要承點重量,這樣才會飛的高飛的遠飛的穩。少年不服氣的要和爺爺那只改裝的風箏比比。爺爺說,那次山坡上遇到了大風,風箏線斷了,風箏飛走了,沒得比了!
十五年后,山坡平了,多出了一片公園,公園里的孩子也在放著風箏,風箏長得很漂亮,飛的也很高,孩子手里的線也更牢固了;十五年后,那個少年長大了,爺爺老了。那個尾巴吧唧著麻布的風箏雖然飛離了山坡,沒有回來,但是它卻一直在少年的心里飛舞著,遇到風箏起飛的季節,少年也會去窺探一下,那個吧唧著麻布的風箏,飛的那么高那么遠那么穩。
又到風箏起飛的季節了,天氣恰好,不如像當初的少年那樣,有時間也會和爺爺出去放會兒風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