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 Do your best to change yourself by working hard ,study hard? and live hard . Try? every options that existed around you? and then you may will find what you like in the end .
先copy了一段神回復(我覺得對我這樣做白日夢的同學來說很犀利但是很真實!!!)
不知從何時起,喜歡上了跑步。自認為不是一個很有爆發力的人,比如每次體測50米的時候,總拼不過別人。50米一般會是兩個人或者四個人各占一個跑道,聽老師說開始之后直奔向前。每次聽到老師的開始,我要不就是慢半拍,要不就是搶先一點點,總是緊張得要死,犯規追不上就在所難免了。其實每次在看短跑比賽的時候,一聽到裁判員的號子,運動員們就像離弦的箭一樣沖出去時,我的內心也會一直緊繃著緊繃著。相反,800米的時候,通常是一個班的女生一起跑,一大群人少說十幾個湊在一起等著老師的號子。大家都本著一種肯定及格肯定會過的,要拖后腿一起拖后腿,跑那么快又沒有什么獎勵的信念,跑得不會很起勁,不會拼得你死我活,像體育賽場上那樣。所以每次800米聽到老師說開始時我也不會犯規。800米,也就是繞著兩條直線兩個半圓弧的田徑場兩圈,第一圈都會很有勁,到了第二圈明顯就會感到氣力不足,大腦沖血,腿腳無力了。在最后50米需要加速的時候,還是會咬著牙再加把勁再加把勁地往前沖。所以在我看來,800米不僅僅是考驗耐力還考驗自己是否有勇氣再快一點超越原先的那個自己。
我更喜歡一個人聽著歌繞著操場跑圈。盡管大腦里有歌曲在播放,但是我還是會不自覺得想起或是思考一些原本不太想去深入的問題。現在的我處于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階段(如果說高考是第一個的話)就像楊絳先生說的“年輕人就是書讀得太少,想得太多”一樣,我經常會思考一些問題,比如我暑假該不該去實習還是準備考研考公,我畢業之后是去哪個城市比較好,我有沒有能力進入社會找到一份可以溫飽的工作,我到底以后是從事哪方面的工作。。。許多許多的問題都一遍一遍雜亂無章地出現在我的腦海里,經常我會陷入無端的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那天斗膽給一個喜歡的作者姐姐留言傾訴,她回我“每天給自己5分鐘懷疑自己,然后抓緊時間彌補自己的不足。”每個人都希望10年后的自己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經濟自由,然而實現這個夢想的過程卻是每個人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換來的,而且還很有可能,你辛苦的努力付出在10年后并不會給你帶來你想要的生活。很多人都說,有些事情被我們這些還沒走出象牙塔的人想得太簡單,看得不透徹,甚至對于社會上很多的事情根本不了解。但是,我們仍舊在大學里高枕無憂,感覺自己什么都比別人都強,一點點的收獲就沾沾自喜。突然有一天,走出了校門,走入了社會這個大染缸,發現原本引以為傲的資本在別人看來就是廢銅爛鐵,根本算不上是一項技能。發現每個月3,4千左右的工資根本不夠房租,不夠交通費。發現自己根本談不上豐衣足食更甭說詩和遠方這么美好虛渺的事物。
大人們都覺得女孩子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行了,所以高考填志愿的時候他們都希望我填報師范類的院校。但是一心向外的我并不甘心當老師,盡管現如今我有時候會在思考要不要去考個教師證,萬一沒工作了呢,最起碼還可以有口飯吃。(但貌似很多學校招收的老師都要求是師范院校畢業的,甚至還要是研究生才可以參加面試)那時感覺整個世界都很簡單,感覺自己并不差,盡管高考分數不高,還是有學校要我的嘛,我還是可以稱為“牛逼哄哄的人物的”。還記得大一高數老師風趣的玩笑話“覺得自己很牛逼結果最后被牛給叉死了。”每每想起來,總感覺是對的,可能到目前為止,我還是處于自負的一個狀態吧!今天在跑步的時候,仔細地想了想,還是要靜下心來多看些書,還是聽從父母長輩的考一個穩定的職位吧!其實關于以后到底干什么好幾次跟媽媽吵起來,互相都很生氣,最后都是以一方撂下電話切斷視頻告終的。媽媽曾說過這么的話“你是不是不想讀書了”。現在想想也對,既然沒有考研的準備以后進入社會多的是工作,多的是繁忙,沒有很休閑的讀書時間了吧。已經工作的很多熟人都說懷念以前上學的日子,沒有生活費的擔憂,沒錢了打電話就給父母。一到了工作,再問父母要錢就感覺有些過意不去了。實際上,剛出校門的我們又有幾個可以理直氣壯地站出來說自己可以自給自足了,還可以反過來孝順父母了。我覺得比例肯定不會太高吧!
《當我跑步時我會想什么》是村上春樹寫的一本書。書我只是大略地看了幾頁工夫,但是今天有感而發,所以洋洋灑灑地扯了那么多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