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踏上教師的工作崗位已經有近十八年的時間,一直擔任語文教學的工作。從剛畢業做了半年初中的代課老師,到正式分配到初中教了三年半,后來就一直在小學。教過的學生很多,不同年級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點。我發現孩子們越大越不喜歡說話,這里的說話是指課堂上正式的發言。一年級的小孩子剛上學還比較新興,總喜歡上課老師提問的時候把手舉得高高的,總愛爭著搶著回答問題,那時候雖然課堂紀律有點亂,可是氛圍卻很活躍。后來年齡慢慢大了,學生漸漸不愛發言了。課堂變得沉悶了,有時候課堂成了老師一個人的舞臺,孩子們都愿意做聽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老師的原因,也有學生的原因。如果老師對孩子的發言要求太高,過于苛刻了,不能從正面去評價學生的發言,總是給孩子找出這樣那樣的問題,久而久之,孩子們就不愿意再站起來回答老師的提問,因為他們也有自尊,他們也怕一次一次的打擊。于是,課堂上除了幾個孩子其他人都選擇了沉默。
今天下午我檢查一篇文章的背誦,兩段文字,連續兩個晚上的背誦,抄寫,默寫。自認為是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準備了。我問誰愿意起來背一下的時候,卻沒有人舉手。沉思片刻之后,我決定換一種方式。于是我讓孩子們全體起立,然后誰愿意背誦課文誰舉手,誰背誦完了誰坐下。我不知道這算不算體罰,我只是想用這種方法激勵孩子把手舉起來。別說,這一招還是有用處的,站著畢竟不如坐著舒服。于是,一個個孩子爭先恐后地把手舉起來,順利背完就可以坐下。看著別人都坐下了,那些背的不太熟練的也小聲地反復地讀起來。站著的人越來越少,就連平時幾個成績特別差,作業總是完不成的同學也居然順利地背了下來。楊浩然,齊梓越,平時的課堂上很少有機會舉手發言,也爭先恐后地舉手要求背誦,并且背得非常流利。最后一節課下來,全班三十九個學生只有張新沆自己沒有順利背下來。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孩子們之所以不愿意舉手,實在是缺少動力,舉手發言和不舉手發言沒有什么區別,所以都選擇了沉默。而這次,舉手背誦了就可以坐下,有利可圖,自然誰都怕落在后面。我在想平時的課堂上我們可以給孩子什么利呢?讓孩子們主動起來,課堂才能活起來,學習才能更有效果。這也是每一個老師需要反思的。